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草山古道圳路探秘(二)( 作者--山風)

我們計劃探訪陽明山與北投之間的古道與水圳步道已有一段時間,自從走過橫嶺古道與陽峰古道以後,有機會就收集資料,計劃第二次的行程。這期間我們只走過遠近聞名的天母水管路,按一般遊客的走法,我們先到天母中山北路七段的圓環,由山腳的登山口沿水管旁的石階上行,這一千多個石階走起來真辛苦,途中還看到台灣獼猴坐在石階上,幸好走完石階,到達調整井,路旁有涼亭可休息,也有清涼的井水供人洗滌。接著步道進入平坦的山腰森林,走起來輕鬆愉快,在途中的親山紀念卡打印台附近,我看到有一條石板步道通入溪谷,解說牌說明這條翠峰步道距離慈母橋830公尺,查看地圖判斷,應該是從翠峰瀑布沿著松溪走下去,最後接到半嶺產業道路,這裡又有另一條半嶺水圳步道,可以沿圳渠健行,看來這兩條步道都是以水路明渠為主題景緻,景色料必清幽,值得探訪。

天母水管路的下段是一路上坡的石階,路旁有大水管相隨。

天母水管路常有獼猴出現,偶見猴子大搖大擺走在石階上(左),過了調整井的路段,水管路變成平緩舒適的森林步道(右)。


流過天母的磺溪,其上游有兩大系統,一支發源於竹子湖,有好幾條源頭,會合後稱為磺溪主流(有些地圖稱南磺溪),另一支發源於七星山南麓,流經中山樓附近,並繞到紗帽山南側,稱作松溪(凇溪),兩大支流在行義路與中山北路七段219巷之間的山谷交匯。這兩支水路沿途有許多古道或水圳步道,可安排作健行活動。在陽明山格致路與天母行義路之間,松溪橫流穿過文化大學的北邊,其南北岸有三條大略平行的步道,最南邊是眾所周知的天母水管路,翠峰步道則沿松溪南岸走向下游,另在南岸山腰也有步道,可接上猴洞產業道路,可視為翠峰步道副線。至於松溪北岸,有灌溉用的水圳,渠旁的步道就是半嶺水圳步道,最近有不少健行的記錄。
經考慮行程,我決定以半嶺產業道路的福德宮為出發點,先走半嶺圳道,再接紗帽路,從紗帽山與文化大學間的小徑,走到天母水管路的登山口,然後下水管路,循翠峰步道走回半嶺產業道路,完成繞松溪南北一大圈的迴遊(參見文後簡圖)。

【慈母橋溪谷】
我選定九八年陽明山花季的一個星期天,進行這次松溪的迴遊,這天剛好有登山隊預計走半嶺水圳路,再接橫嶺古道,經陽明山去逛七星公園,我想可以陪同他們走完半嶺路,然後分道揚鑣,繞水管路走回產業道路的福德宮。登山隊在早上八點於北投捷運站集合,我出門晚了一點,獨自搭捷運車北上,經劍潭站時已過八點,料想無法趕上大隊的出發時間,乃臨時決定在石牌站下車,改搭535公車,以便迎頭趕上隊伍。
記得出發前上網查交通資料,535公車由石牌發車,到陽明山六窟溫泉,然後經半嶺產業道路,在登山口福德宮就有一停靠站,我搭這班車或許可以直接到登山口,及時加入大隊行動。花季期間,石牌站有128專車上陽明山,班車頗多,但沒經過半嶺產道,我只好苦等535班車,終於在8:40搭上車,車上只有八九位女乘客,以老人居多,車經行義路及龍鳳谷,再由紗帽橋旁進入湖底路,前後二十分鐘就到達六窟溫泉,想不到由石牌上陽明山,竟比士林經仰德大道快得多。到站後司機先離開去辦私事,叫我們自行刷卡下車,其他乘客相伴走向溫泉區,只剩我一人留在站牌邊,看樣子班車只到此為止,不知回程是否會走半嶺路,我等司機回來,問他下山是否會經福德宮(站名土地公廟),他居然沒聽過這站,連第二展望站(半嶺產道入口)也不清楚,原來他回程是照原路開,說完他就上車開走了。我一時愣住,好像獨自被遺棄在荒郊,距離我預定的目標好遠,網路上公車查詢系統所列的站名與路線也許已經過時,主事者還沒更新?
我取出地圖研判,要完成今日的行程,只好自行走到半嶺路的福德宮登山口,幸好這時又來了一輛小25號公車,北投開來的,我就坐下山,在紗帽橋下車,省下一段走湖底路的時間。在紗帽橋邊補吃早餐,同時脫去外套及禦寒衣物,我沿著紗帽路南行,開始尋找這趟旅程的入口。十分鐘後,經過水井尾站,來到第二展望站,這裡有230及535的公車站牌,路邊有一涼亭,可以看到山下的天母市街,公路在此分岔,右下的路又窄又陡,路標指明半嶺產道,可通天母中山北路七段,左邊的路仍是較寬平的紗帽路,可抵達陽明山。

慈母橋的彎弓橋面及欄杆,橋上下都有遊客正在取景攝影。


順半嶺路走下來,右邊可見山下的惇敘工商校舍與硫磺谷,前方則看到在山仔后華崗上的文化大學,道路非常陡峻,卻偶有轎車與小貨車駛過,也遇見一家人作健行活動,途中經過一處跑馬場,然後公路右彎而下,路標寫著距天母三公里。再往下行,道路急左轉,接近松溪的溪谷,路面在溪的北側作U形迴轉,接著通過翠峰橋,向南直行。在道路的U形轉彎處,路邊有一座木造涼亭,裡邊有不少遊客正在休息,旁邊的溪谷有一座跨溪水泥小彎橋,寬約一公尺多,兩旁有水泥鑄造的護欄,這應該就是翠峰步道終點的慈母橋了。我仔細查看附近地形與路況,公路邊停了很多轎車與摩托車,顯然此處是一處遊客常停腳的景點,或者是民眾假日的休閒勝地,但不知主要景點何在?

慈母橋旁的半嶺產業道路彎道,這裡是翠峰步道的登山口。


路上那麼多車輛的乘客那裡去了?或許他們溯松溪旁的步道,到上游去看翠峰瀑布。我另外在慈母橋上及橋下溪中找到部份答案,原來有十幾位攝影家架起三腳架,正在拍松溪的流水與小瀑,應該是攝影同好會的活動吧。我慢慢欣賞松溪景色,覺得這溪谷兩岸林木茂盛,溪邊路旁不乏形態優雅的老樹,彎弓枝條凌空籠罩溪水,松溪的水帶有硫磺質,雖然看來略帶黃泥色,但與溪中巨石沖激,到處白浪點點,形成形成耐人尋味的動態溪景,難怪攝影家也來取景。在公路上的翠峰橋旁邊,我注意到林蔭下隱藏著一座古色古香的弧形石橋,路邊有不明小徑通到橋上,相信公路未開通前,這裡有一條古道經過,這座橋可能是古道跨越松溪的位置,由此看來,整個溪谷與公路彎道就是一處耐人尋味的景點。

公路彎道旁的松溪溪谷,有古道經過,密林下的溪石激流耐人尋味。


至於水圳道登山口的地標福德宮,是座落在彎道南臂的松溪北岸,公路一轉彎就看到路旁的焚香爐,宮前還有535公車站牌,只是牌子已老舊生苔,連司機都不知此路線,到底是否有公車在行駛就不得而知了。福德宮廟身並不大,門額上高掛「欄杆橋頭福德宮」的牌子,所謂欄杆橋大概指的是慈母橋吧,登山界就以此名稱呼這土地公廟,登山口位於廟前塑膠雨蓬後面,石板步道旁有一梯形大理石碑,上書「半嶺步道,欄杆橋頭福德宮」。找到這登山口真是大費周章,開始走上步道已是十點了。這時登山隊早已不見人影,我只好獨自行動,早上雖然多走了點路,花去不少時間,但這些經驗有助於瞭解附近地形與交通動線。

慈母橋下方溪邊的福德宮,是半嶺水圳步道的登山口(左),更下游的松溪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弧形石橋(右)。

欄杆橋頭福德宮旁的登山口,有一塊半嶺步道的解說石碑(左),步道下半段是工整潔淨的石板路,未見到水圳(右)。


【半嶺水圳步道】
由福德宮旁的登山口走上石階,感覺石板鋪設得非常整齊,不到五十步就接公路,也就是U形彎道的北臂,看到公路對面還有石階步道,從此攀登,進入森林,又是工整潔淨的石板路,可見這條步道新近整修過。在路邊看到一面步道的解說牌,圖上畫出福德宮的步道向上接到紗帽路的頂半嶺,再沿我早上走來的路線,穿過湖底路,接著路線通到陽明山公車站,由北麓登紗帽山,下到山南麓,再經山仔后的愛富三街,通到中山北路七段,這張圖畫得很簡單,路只有一種線條,公路車道與小徑沒有區別,整個環形走法稱為勇腳級親山路線,其實包括半嶺步道、陽投公路片段、湖底路、橫嶺古道、紗帽山登山步道與天母水管路,健腳者走起來恐怕要花五六小時。我今天預定的行程只有圖上的下半部,不含橫嶺古道與紗帽山的路段。

走完石階路,半嶺步道繞過山腰的平坦路面,轉上嶺頂菜園。


走了一段石板階梯,都在密林底下,後來繞過山腰,右下方是懸崖,崖邊還有水泥護欄,到此為止步道旁並未見到水圳,難怪有些登山紀錄的作者,質疑為何有水圳步道之名。不久經過農地菜園,視野開闊起來,文化大學的大樓聳立在松溪對岸的華崗上,這時水泥步道右邊開始出現小水渠,野花沿水濱盛開,不久小徑跨過水渠,流水轉到左側,接著水泥路在芒草堆前面分叉,右路沿水渠前進,左路離開水圳,但入口掛著登山隊剛留下的布條,我乃取左而行,期待能追上大隊人馬,但後來一直沒有遇到他們。這條路通到一間民宅,步道又分岔,右邊仍順水道下行,左邊的一條在水道上方,路口又有前面隊伍留下的布條,我跟著登山隊走,不久發現小徑爬坡直上,最後竟通到一條橫行的柏油路,檢視地圖,判斷是通到紗帽路的巷道,如果再走到上面的公路,就脫離水圳步道的範圍了,於是我循原路退回民宅岔路口。

走在半嶺頂的步道上,路邊開始出現小水渠,野花沿水濱盛開(左),離開半嶺村落,轉入水圳道,水渠與溝邊水泥小徑一路相隨(右)。


由登山口至此,已花了半個鐘頭,我改採右線,順水渠邊的水泥小徑走,經過一間民宅的牆下,路隨即右轉,左上側又有一棟房屋,然後接到左上方下來的公路,路旁是一間明玄宮,公路就是剛才遇到的那條,另一端接通紗帽路,我後來所走的水渠邊路線,才是正確的半嶺水圳步道。
從明玄宮的圍牆外,順水圳往上游走,首先看見左岸有一塊巨石,然後就進入山坡的天然林,從此走到圳路盡頭,大約不到一公里的路程,然可算是本路線的精華地段,不走此段,等於沒來過半嶺圳道。水渠沿山壁的凹凸曲線迴繞,溪水清澈見底,恆速的流水發出柔情的喃喃低語,步道則以水泥鋪設在溝渠右外側,寬約五六十公分,其溝邊砌面如剛直的導板,一路護著流水,時而隨山壁畫弧轉彎,時而採取直線作鈍角的轉折,兩者一柔一剛,令人感覺有如合為一體。我走到此段,盡情放慢腳步,頻頻取景留影,有時凝視流水,眼前一直掠過不停的小水花,不得不停下來眺望松溪對岸的翠綠森林,以免眼花撩亂,錯失步伐。

水渠與步道繞著山壁迴轉,你猜不到前方轉角後面會出現甚麼景色。


一路走來,看到左側溝渠上山坡似有路跡,且有小橋相通,料想那不是圳道正途,未去探路。後來又發現右側有小徑通往溪底,也未下去,仍沿圳邊步道繞山腰前行。不久山坡變陡,水圳接到一條小瀑布,步道似與水圳分離,但左上方有路跡與繫樹繩索,乃拉繩而上,避開瀑布,然後爬到瀑頂,又見流水與步道相隨。另有一段水圳傾斜,流水形成一道白浪衝下來,步道則以石梯爬坡相呼應,我小心踏著溼滑的階梯上行,走到上面平路才鬆一口氣,也頓悟大隊登山人馬沒有把這一段圳路列入行程的道理,路上若干狹窄小徑必須小心通行,像這個水梯更無法迎面交會,大隊人員走到盡頭,要往回走可能會有安全上的疑慮,而登山口的石碑只寫半嶺步道,未加入水圳兩字,也可能與此有關。

水圳路半途遇到一條小瀑急流(左),必須拉繩爬上山坡小徑(右),以避開瀑布。

一段傾斜的水圳,流水形成白浪衝下來,步道則以石梯爬坡相隨(左)。步道盡頭穿入第三淨水廠,有一鐵柵門阻人入內(右)。


由明玄宮開始,我慢慢欣賞這段林間水路風光,好幾次來回取景,走到步道盡頭費了半個鐘頭,步道其實還沒完,但進入第三淨水廠裡面,有一鐵柵門擋道,掛著「水源禁地請勿進入」的牌子,在此之前,遇見兩位居民在路邊巡查他們村落的水管,與他們聊起附近村落水源的問題,這時步道已接進松溪之底,松溪的黃泥水質當然無法與水圳的清流相比,松溪附近另有水質優良的陽明湧泉,而水圳就是引其水利用。
兩位村人告訴我前面不能通行,必須走原路回去。在我走回頭路之前,細細品味下方的松溪,這一段溪床就在步道下方,而上游方向是一面巨石相擁而成的峭壁,溪水在石堆之間轉折流下,也造成一條曲折的瀑布,有人稱為松溪瀑布,與稍下游的翠峰瀑布在同一條溪,但這裡遊人罕至,所以這瀑布可能少有人知。

半嶺水圳步道末端的下方,有少為人知的松溪瀑布。


告別村夫往回走,頻頻聽到山坡上方的車輛聲,感覺這裡離紗帽路已經很近,行前查閱文獻,得知有登山客由圳道末端爬到公路上,省去走回頭路,我一路仔細詳看水渠右側的山坡,走了約六七十公尺,果然發現一絲路跡與布條,於是跨過水渠,循路跡爬上山坡,路顯然是登山客強行通過走出來的,不過也採之字形向上前進,路跡越來越明顯,最後接近公路的一段實在太陡,前天下雨,坡面又滑又濕,極不適合大隊人馬通過,幸好有人架繩助攀,得以安全爬到紗帽路上。我看左側三十公尺處路邊有人停車,不知這裡有何景點,乃走過去查看,發現山腳下的路邊恰好是紗帽山的南邊登山口,路標註明左下公路到北投,右上到陽明山,步道直上紗帽山頂只有一公里。這時已是十一點半,我結束水圳行程,往陽明山方向走,準備邁入下一個旅途。

【天母水管路】
由紗帽路往東行,不久公路向左彎,來到第一展望,這裡原有一座涼亭展望台,現已損毀封閉,附近還有公車站牌,在站牌右側路邊,出現一條下行的水泥步道,旁邊有方形的地圖解說牌,邊框寫著「天母古道親山廊道」,內容標明可通往文化大學、天母水管路及中山北路七段,似乎與半嶺步道開頭的解說牌相呼應,這條路就是我今天繞松溪一圈,環形路線的轉折點,將由松溪北岸轉到南岸,步入天母水管路。
由紗帽路走下步道,馬上遇到右側的岔路,柵門上又寫著「水源重地請勿進入」的警語,裡面是第三淨水廠的水源設施。我採直行往文化大學的路。這條小路鋪著水泥,旁有護欄,不久有小橋跨過溪,接著左側有一道路來接,在此遇到一對男女遊客從此路走過來,問他們何處來,他們說從陽投公路下來,準備去水管路。我們同行了一段路,我才發現已踏在柏油路面上,很快來到山仔后愛富三街底的天母水管路登山口,從紗帽路走到這裡,才五六分鐘而已。

紗帽路的第一展望站有一條步道,跨過松溪通往華崗的愛富三街底(左),可接天母水管路的下坡石階步道(右)。


從登山口出發,開始是下坡的石階,兩旁竹林夾道,途中的右測又經過第三淨水廠的禁區,過後的路段變成平坦的泥土路。天母水管路的路況可分為明顯不同的兩段,上段開闢在華崗與松溪之間的半山腰,除上端的階梯以外,大多寬敞好走,崖邊設有護欄,往昔此路是為鋪設水管而開,水管埋在泥土路面下。平緩的路段止於中途的調整井,以下路段闢在山麓寬大的尾稜上,採用堅硬石階下坡,水管時而露出地面路邊,這段路到山腳的天母圓環,落差在兩百多公尺之譜,上山爬坡吃力,下山很傷膝蓋,我已走過兩次,今天行程避開此段,只走上段。
走一小段森林中的水管路,不到五分鐘就來到一處寬廣的休息區,路邊設有關於台灣獼猴的解說牌,提醒遊客小心及防範之道,附近猴群眾多,可從下游猴洞地名及產業道路名稱看出端倪。步道下方不遠處,又有一面「當心猴群」的警告牌,接著便遇到一座涼亭及親山護照打印台,附近休憩的遊客不少,有些人正在用午餐,這裡便是翠峰步道的入口,翠峰瀑布就在底下的松溪谷底,距離早上出發的慈母橋約有830公尺。我沿水管路又走了一段林蔭步道,欣賞中午陽光射透林梢的一條條光影,隔著松溪,右下方林縫間偶而看到早上走過的半嶺路,那條繞過村落外圍的小徑清晰可見,想不到這兩條步徑如此接近。

水管路的平緩路段,有一寫著當心猴群的警告牌(左),過後便接到涼亭及親山護照打印台(右),路邊即翠峰步道入口。


【翠峰步道】
走了約十分鐘水管路,我便適可而止,不想再往下前進,回頭走到翠峰步道口,沿石階走下溪谷,途中遇有兩條岔路,第一條左叉小路可通猴洞產業道路,要看瀑布必須走右線,第二條叉路左行可通溪底,但瀑布之路應採右側小徑,這段路相當陰濕,兩旁草木掩路,必須小心踏步,沒到溪底之前已聽到隆隆水聲及遊客的喧嘩聲。
翠峰瀑布底下的溪谷有一小水潭,站在潭邊石上觀瀑,可見產生流水落差的斷崖並不平整,上段水道所流過的岩溝沒有正對著水潭,遊客只能從側面看到幾股細流穿過崎嶇不平的鐵青色岩角,溪水直到下段才匯集成較大水柱,流經面對水潭的岩溝,造成明顯的白色水幕,估計其高度不過四五公尺而已,其兩側有幾條引水用的水管,破壞了自然景觀,論整個瀑布規模與高度,與剛才看過的上游松溪瀑布相比,翠峰瀑布顯然略遜一籌,但因交通較方便,可及度高,吸引了不少遊人與登山客。

翠峰瀑布下方的水潭邊,許多攝影家正在取景拍照。


我擠身穿梭於遊客間,搶拍一些鏡頭,便退回岸邊高處,俯瞰整個溪谷,看到很多遊客散佈在水邊及溪中岩石之間,其中不少人又是一身攝影家行頭,相機固定在腳架上,用心在討論技術細節,也有攝影者在濕滑的溪床與石塊間移動,走起來驚險萬分,連聲尖叫。我方才走下瀑布途中並未碰到遊客,想不到底下竟如此熱鬧,後來憶起早上在下游慈母橋碰到的攝影團隊,他們八成是移師到瀑布來了,這裡距離慈母橋其實很近,如果一直走溪邊小徑下去,頂多二十分鐘便可接到公路。

松溪中的岩石色澤變化多端,流水穿過溪邊彎垂的樹枝,形成奇幻畫面(左),整個松溪的溪谷就是慈母橋上游的延伸(右)。

瀑布下游的松溪溪谷,仍有不少攝影家醉心於溪石漱水的景色。


我慢慢沿溪邊向下游移動,仔細欣賞溪谷景色。松溪水含硫質,瀑布下的岩石多呈黃色與紅褐暈,加上青苔衍生,色澤變化多端,而溪流如白絹穿過石堆,激盪處水花四濺,與岸邊凌空飛舞的樹枝相互對映,產生不少奇幻奧妙的畫面,難怪離開瀑布以後,下游溪谷還是有不少攝影者在取景。除了溪石漱水的動態美,另外值得品味的是溪邊的樹石造景,台灣低海拔山區有很多種榕樹,生長在溪邊的峭壁或岩石上,榕樹種子可在石壁裂縫發芽生長,其氣根可貼壁蔓延,有時騰空架幹,常纏抱大石而形成榕根盤岩的景觀,翠峰步道沿途就可發現不少這種奇景。走在溪邊步道上,深感翠峰步道就是慈母橋溪谷的上游延伸,整個溪谷代表台北盆地周邊山麓的自然生態景觀,如今這種環境所剩不多了。

松溪谷底的榕楠林型,是台北周邊山麓難得一見的天然林景觀。

松溪沿岸可看到榕樹纏抱大石,形成榕根盤岩的奇景。


我隨著溪左側的一條之字形石階上行,感覺已離開溪水,爬上松溪南岸山腰,最後接到一條柏油路末端的涼亭,這裡有李漢卿老先生的紀念石碑,述說他自力築路成疾而病故的事蹟,下面這條路就是猴洞產業道路,可通到天母。在涼亭下有幾位遊客停留,顯然此地也是休閒運動路線,我在此吃了些點心,然後順公路往下走,想找路下溪邊,回到早上出發的慈母橋,這樣才算完成環繞松溪一圈的行程。
走了七八分鐘,在產道右側發現下坡的石階,猜測是下溪的路,乃順著走下去,這小徑大概少有人走,荒草掩沒路跡,最後終於接到橫行的寬敞步道,也就是從瀑布下來的溪邊小徑,路邊有成束的水管線,接著在不遠處發現另一條下坡石階,路口有登山隊的布條,走完這石階步道,赫然看到跨溪的彎弓石橋與橋邊護欄,慈母橋到了,早上啟程的欄杆橋頭福德宮就在下面不遠處。
走到這裡,剛好是午後一點鐘,這一圈松溪迴遊共花了三小時。我在廟前的公車站牌略作休息,猜想不可能等到公車了,不如順半嶺產道走下去。公路越來越寬,路旁開始出現餐廳與小吃店,十分鐘後猴洞產道由左後方接上來,往下就是中山北路七段219巷的範圍,我於一點半到達天母圓環的公車站,完成這趟水路之旅。

從瀑布下行的溪邊小徑,通到半嶺產業道路彎道旁的慈母橋,繞松溪一周的旅途劃下句點。

1 則留言:

Internet business at home automated system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