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雙溪兩岸步道串連之二)
台北盆地四周環山,市民休閒常與親山活動並行,近年來山區交通方便,除了公路與產業道路以外,步道縱橫如織,坐公車或開車上山,半天內即可遨遊山林與溪谷。位於台北市北方的內雙溪南北兩側,山稜與溪谷交錯,蘊育不少先民聚落與農園,更有許多灌溉圳渠散佈其間,最近區內的古道、圳道與新闢的健行步道吸引大量山友與一般市民上山。本遊記的一系列報導,旨在探訪區內的步道與景點,並將各段路線定位與串連,以分享同好,有關各段路線的相關位置與交通動線,請參閱所附之簡圖。
區內探查分南北兩線,若以發源於風櫃嘴附近,向西南流經故宮博物院的溪流視為內雙溪之主流,則此溪以北有許多支流,如平林坑溪、礁坑溪等,皆發源於擎天崗一線的山稜,源遠流長,經過許多村落與農地,並有不少先民開闢之水圳,是本文所謂之北線,以古道及水圳路取勝。南線指的是主流之東南側,這一邊的集水區較狹小,距溪流不到兩公里就是五指山脈的主稜,由風櫃嘴南邊的五指山,經碧山、大崙頭山、大崙尾山,到大直北邊的文間山,均一脈相連,在山溪之間也有許多古道,夾在產業道路之間,南路的健行以連峰登頂與步道串連取勝,可隨興之所至,作不同路段之組合健行。
本篇記載的是南線的兩條路徑,以碧山為交叉點,分別在五指山的西南稜線附近,作東西向及南北向之步道健行。五指山西稜最高的就是五指山(699m),但位於公路旁,很少人專程來爬這山,其次是西南邊的梅花山(642m),排老三的是碧山(517m),它就在步道旁,頂上沒有展望空間,也沒有任何遊憩設施,所以也不在登山隊單一的目標行程內,但在附近的健行路線上是一重要關卡與必經之處,為許多種走法中的分岔點,其南有石崁步道,北有雙溪溝古道,東為白石湖山稜線,西則為大崙頭古道,此次健行路線大略位置在所附地圖之右側。
【興善宮橫走碧山】
碧山的東西向登山路線大多從興善宮起步,沿稜經大邱田山、白石湖山可達碧山,然後走大崙頭古道,登大崙頭山,由至善路下山,或再登大崙尾,由中社路登山口下山。我計劃這種走法以後,剛好有山岳協會排此行程,我就決定加入行列。興善宮位於北28線公路旁,有小3公車經過,所以成了登山隊的集散地,隊員們在內湖捷運站集合搭車,我查小3公車起站是在昆陽捷運站,便從這裡搭上八點的班車,到內湖剛好與上車的隊員會合,車子經大湖山莊街上山,八點四十分到達興善宮。
圖01五指山公路上的興善宮是橫走碧山的起點(左)。從大邱田山的稜線可眺望五指山及公路旁的社區(右)。
興善宮是公路上的大站,對面有一家土雞城,兩側都有停車場,公路轉個彎續行可到達翠柏新村(小3公車終點)。大夥在宮前整裝待發,嚮導宣布行程,說明中途有幾個地點可以離隊下山,走完全程的就到中社路搭車,希望大家不要中途說再見。我跟在大隊後面,由廣場邊的佈告欄後面小徑上山,一開始就登上陡稜,看到稜線北邊山腳的社區樓房。這段路走在稀疏的樹林與芒萁草原中,經過一寬平的鞍部,又進入森林,樹上掛著大邱田山的牌子,但並非在山頂位置,乃繼續上攀,穿過小平稜,在路的右側發現一三角點,到旁邊向北眺望,這裡是大崙頭山以東唯一有展望視野的山頭,看到五指山的平頂山稜就在對面,後面連到更遠的友納山一帶,近處山腳下有社區大樓,可能是翠柏新村吧。
三角點下面的森林中有一座雨棚,大家順理成章地休息片刻,然後走下步道,看到往白石湖山的路標,此時左下方似有下行的小徑,研圖判斷,應該是往開眼山的岔路,不在今天行程之內。繼續往前行,不到五分鐘就經過白石湖山的山頂(458m),這裡空間狹窄,四周雜草樹木環繞,毫無展望可言,樹上掛著布條與山名的牌子,大家看一眼便繼續前進,前方路標註明往大崙頭山,顯然白石湖山只是山稜上不起眼的一個高崗,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圖02大隊人馬穿過森林走向白石湖山(左),白石湖山草木蓋頂,沒有展望視野,只有名牌與布條(右)。
接下來的路線沿稜下坡,朝向西北方,稜上樹木較稀疏,後來轉下稜脊左側,可能是盛行東北風的背風面,森林就變得茂密,不久就接到一條橫行的步道,嚮導在此停了一下,有點猶豫不決,後來才指著右方說那是往雙溪溝古道,乃帶著大隊往左拐去。我跟在後面,看見路邊一顆樹上路標寫著左方往小2公車站,右方往五指山,我停下來查地圖,如果路標沒錯,左邊下坡路可到內湖的石崁,是下山的路,右轉的路才是往碧山,接大崙頭古道的方向,果然沒多久大隊便調頭回來,說走錯了。可見這三叉路是沿稜縱走或橫行的重要關卡,乃大崙頭古道與石崁古道的交點,白石湖山稜線與大崙頭古道的交叉點在碧山,石崁步道與白石湖稜線的交點則在碧山之南邊,我下次的南北縱走就要從石崁上來,所以這三叉點的位置必須正確把握。
大隊改向右邊的步道前進,不久路邊有一豎立的木柱,寫著北往五指山,但不見有碧山的標示。這時右後方稜上有一小徑前來交會,交點處又有一步道通向下坡,我聽到坡下屢有汽車通過的聲音,想必離北28線公路很近,為了確定所在步道的位置,我脫隊走到下坡的岔路,很快到達公路邊的登山口,樹枝上有一布條,但沒註明去處,公路對面有一電線桿,編號五指幹180號,查看附近地圖,發現公路在五指山稜線以東的支稜之間,繞了幾個曲折的大彎,往五指山步道卻沿主稜筆直北行,所以這岔路應該是登山者避開公路彎道的捷徑。我做了紀錄以後,趕快爬回大隊所走的步道,繼續往北前進,右下方仍有車聲頻傳,可見步道在車道上方不遠處,兩路約略平行,逐漸接近碧山。
步道後來接到一東西向的小柏油路,寬約兩公尺餘,顯然不是正規的汽車道,大隊的隊員往左轉進,來到一處空曠場地,路的兩邊各有一尊站立的石雕神像,嚮導宣佈在此休息,準備走大崙頭古道,總計由興善宮至此,小休加上探路約花了一個半鐘頭。我趁此時間往右沿柏油路走下坡,又到達北28線公路,對面的電線桿編號五指幹187號,旁邊還有石桌椅及野餐的遊客,他們的汽車就停在路旁空地,公路的里程約在20.5K附近,這裡就是登山步道轉入大崙頭古道,在公路上的對應位置,如不走白石湖山的稜線,可開車走公路,由此切入步道,所以算是一個登山口。
【大崙頭古道】
我離開公路,走回小柏油路轉彎的神像處,發現在大崙頭古道上的登山隊友都走了,我到公路上核對位置花去太多時間,只好快步追趕。走了幾步,才想起一件事:南北與東西兩條步道的交點在碧山,但一直沒看到碧山的三角點或山名牌子,我在古道口附近尋找,也不見有山頂的地形,乃沿古道往西走,走幾步就在左邊山坡發現一登山口,爬上去的小徑翻過窄稜,又下到一條步道,看起來很眼熟,像是剛才接到東西向柏油路之前所走的步道,往左拐走下去,果然又回到路口的神像處,等於圍著小稜繞了一圈,是捷徑或另有玄機?我有點執著,再度由登山口爬上小稜,在稜上仔細搜索,終於在草堆中的矮樹上發現往碧山的路標,路跡不太明顯,我循路跡往西走稜線,最後在一山崗上找到碧山的三角點與名牌,這不明顯的山頂沒有展望的視野,森林密茂不見天日,林下的山月桃正開著白花,夾雜著蕨類植物,林下植物一片安詳挺立的姿態,顯然剛才的大隊人馬沒有上來過,他們直奔大崙頭山去了,後來我在路上再也沒有追上大隊。
圖03碧山的山頂毫無展望,林下開滿山月桃花(左),大崙頭古道一直向西走,通到大崙頭山的石板步道(右)。
過了三角點,又有小徑導向右側坡下,接到寬廣的古道,路口有明顯的布條指標,至此我把附近路線弄清楚了,現在可全心專注來走大崙頭古道。步道相當寬大,如地圖上所示,一直朝西方前進,經過芒草原與森林,途中右側或左側有些岔路(無標示),均採取向西的主線(有布條指標)。離碧山約二十分鐘以後,右邊出現一下坡的叉路,樹幹上標示往溪山里山,不在今天行程上,我仍走左線直往大崙頭,希望能趕上大隊。
不久又遇岔路,沒有發現路標,正在猶豫不決時,對面有山友走來,向他問大崙頭的路,他說兩條都可以到,我看他從右邊的小路來,就採右路,拉輔助繩下坡,幾分鐘後小徑左拐上坡,前面是一片搭有雨棚的休息區,然後接到上坡的枕木道,來到一條橫行的步道,經過這一連串的曲徑轉折,我的方向感似乎混亂了,不知接下來怎麼走,看到右下方有一大廣場,走下去瞧一瞧,這裡涼亭、小屋與桌椅俱備,顯然是古道上的停駐點與休息重鎮,遊客不少,有人在野餐。我查閱地圖,此處應該是圖上註明松柏嶺的稜線轉折處,碧山西伸的主稜,在這裡從東西向轉為西南向,連到大崙頭山,可是這休息園區有許多人工設施與區內連通步道,古道主線反而不易辨別,我在園區內到處徘徊,顯然迷失了方向,看樣子想要趕上山岳協會的隊伍已不可能了。
我在園區內兩次繞經一石桌椅處,旁邊坐著一位正在做筆記的山友,他大概看出我的迷惑,主動向我打招呼,得知我的去向後,熱心指示應走的方向,但附近路線沒有明顯的辨識標誌,不容易講清楚,他乾脆收拾背包,起身帶我走,來到剛才我從枕木道接上來的橫行步道,由此繼續走步道,不要走下休息園區就對了,感謝他的指引,我們互道珍重,他朝我來的碧山方向走去。
走在西南向的大崙頭古道上,路面鋪有石板,林間草木綠意盎然,現在我不想再趕路,悠然漫步享受森林浴。途中遇到一位獨行山客,他從劍潭捷運站爬劍潭山,然後沿稜走來,已爬過大崙尾與大崙頭山,準備完成五指山西稜縱走,他一路走來相當辛苦,不僅翻山越嶺趕路,還要把握每一個岔路與走向,但能順利走完全程,他說真的很過隱,其實他的旅途已快完成,我祝他成功,繼續上路。接近大崙頭山時,左邊有一岔路,標示往碧山巖,我仍直走,不久路右出現木造平台,下有棧道通樹木標本園,我認出這棧道接碧溪產業道路的登山口,幾年前曾走過。今天預計要登大崙頭,乃續行稜上的石板路,遇下山的岔路都不走,直上大崙頭山頂,從碧山走到這裡共費了一小時。山頂的模樣與大崙尾山完全不同,廣大空間闢成長方形水泥平台,四周有矮護牆,中央建造一水泥涼亭,屋頂裝設欄杆,成為瞭望台,此處南望內湖山區,北眺陽明山與士林平等里山區,晴天展望極佳,當然最接近的山就是西南邊的大崙尾山,很多登山隊採取兩山連走的行程。
圖04大崙頭山頂的平臺中央建了一座休息亭,屋頂是瞭望台(左)。由山頂眺望對面的大崙尾山,好像很遙遠,其實半小時內就可爬上去(右)。
由山頂平台沿步道西下,十分鐘抵達柏油車道,路口標示碧山路46-7號,對面的山坳下有一小湖,傳來陣陣的蛙鳴聲。這產業道路左行可到恆光寺及內湖石崁(小2公車路線),右行接金龍產道與碧溪產道,大崙尾山的登山口就在途中。走到此已完成今天行程,考慮下山交通,我想最方便的路線還是從中社路的登山口搭車,班次較多,所以沿產業路右行,準備繞過大崙尾山,下中社路。
走了十幾分鐘,便到大崙尾登山口,這是一個寬大的鞍部地形,路邊石碑上寫著「內雙溪森林自然公園」,登山口就在石碑對面的路邊,遊客聚集不少,路邊有幾輛飲料、食品與休憩用品的販售車。若順公路再走,可通至善路三段,我不選擇此路,直接進入登山口的石階步道,走幾步就遇到左邊往九蓮寺的岔路,乃直走往大崙尾,後來又有雙叉路,右上石階應是登頂的路,我看時間已過正午,決定不上山,就選左邊繞山腰的路,這段路坡度平緩,偶有右邊的上坡岔路,料想可登上大崙尾山,我一直選下坡的路,終於到達中社路登山口上方的鞍部十字路,也就是燕溪古道的終點(見本系列遊記第一篇燕溪古道巨石巡禮),再走下階梯便到公車站(213及255兩線),結束這次東西向的稜線步道行程。
圖05大崙頭山與大崙尾山之間的鞍部有產業道路經過,是登山客必經之地(左)。由大崙尾山登山口走入森林,首先遇到休息站,這裡有通往九蓮寺的岔路。
【石崁步道翻越碧山】
碧山的南北向登山路線可從內湖起步,循龍船岩、開眼山的稜線北行,路途較遠,我這次準備走半天行程,所以選擇坐小2公車到石崁,由此登碧山,再向北沿稜走,探查雙溪溝古道,預計順利的話,從風櫃嘴上汐萬公路,坐五指山線的汐止社區巴士下山。
在一個晴天的假日,一大早趕到內湖的達人女中對面公車站,坐上七點半的小2巴士,順碧山路蜿蜒上山,經碧山巖的停車場,向北進入山區,公路上有不少晨間健行或慢跑者,車子在七點五十分於一雙叉路口左轉,過恆光寺站有十幾個香客下車,然後車子離開公路,左轉進入村落中的廣場,剩下的五個乘客都下車了,我想終點石崁已到,跟著下來,班車調頭回駛。這是我第一次造訪石崁,我在廣場盡頭尋找登山口,但一直沒有下落,剛才下車的乘客都已回家,幾戶民房都沒開門,我只好拿出詳細的地圖來自行研究,石崁的位置在地圖上並不確定,但登碧山的步道似乎從雙叉路口開始,路線圖上標示碧山路56號,看樣子車子坐過頭了,乃轉身走回頭路,來到雙叉路口,果然旁邊看到56號房舍,是一咖啡館,前面右拐的路通到底才是石崁,咖啡館左側的林子裡有步道,登山口就在這裡,還有指標寫著往五指山,剛才公車急駛而過,沒看清楚。
由登山口出發,石階鋪設還算工整,在密茂的闊葉林緩坡中上行,開始的路段有些巨大的岩塊斜附在路邊,岩面青苔密佈,有點類似燕溪古道的巨石陣景觀,後來石塊就不再出現,步道也只有土石夾雜的路面,有時還可見到人行踐踏形成的侵蝕小溝,料想這條路線還算熱門,只是我太早上山,還沒有遇到登山隊伍。一路上有許多傾斜或倒塌的木牌路標,都寫著「北往五指山,南到內湖」的指示,有些還註明五指山公路第X轉彎,起初我不明所指為何,後來取出地圖研判,在南北向的稜線東邊山腰就是五指山公路,有幾個迴繞的大轉彎,也許木牌的標示就是步道與轉彎的對應位置,或者向東抄小路下去可接到公路的轉彎處,但沒有座標,實在不易確定位置,當然這些路標現在已廢棄不用了。
圖06碧山路56號房舍位於公路三叉點,旁邊的小徑是石崁步道的登山口(左)。步道的開始有工整的石階(右)。
大約距離登山口15分鐘的路邊有一立牌,寫著白石湖山登山口,但不見有明顯岔路與登山布條,舊的地圖在石崁步道半途的確有分叉通往白石湖山的北稜,或許多年沒用,已被植物群湮沒,或者此碑擺錯位置,依據我上次走白石湖山的經驗與影像記錄,白石湖的步道與石崁步道的交點還沒有到,應當在更北邊的位置。我繼續沿步道北上,路轉上小支稜頂,眼看左右兩側下方都有深谷,對面各有一道橫嶺,左面應是大崙尾古道的稜線,右邊則是白石湖稜線,兩稜在石崁步道的北邊交接,也就是我正要去的地方。又走幾分鐘,遇到岔路,選擇右線有登山布條的路,路中有一方柱矮石,上寫一「界」字,往上再走又遇岔路,右邊的來路就是白石湖山的步道,上次由興善宮橫走碧山,就在此接上石崁路,由登山口走到此叉路口,共花了半小時。
圖07石崁步道的下半段有青苔巨石貼近路邊,令人憶起燕溪古道的景觀。
接下來往北的步道,在不久前走過,途中右側有一石階可東下五指山公路,我上次已探過。這次一直北上,聽到東側山下公路的汽車聲,前面則有人聲,趕上前去,追上一大隊山友,他們從白石湖山走過來,準備往大崙頭,跟我上次行程一樣。十幾分後我們通過碧山的登山口,大隊成群上稜去踏三角點,我今天另有計劃,過門而不登頂,與他們揮手告別,再走五分鐘來到一條橫向的小柏油路,這裡我已相當熟悉,左轉的路邊兩側各有一石雕神像,是大崙頭古道的東端,右轉順柏油道下山,會接到五指山公路20.5K的地方,也算是一登山口。我今天預計要沿五指山的稜線走,探訪雙溪溝古道,完成南北的縱走,縱走的步道應該在稜線附近,我沿柏油路的南邊尋找步道口,忽然聽到一陣吆喝聲,從路邊森林裡衝出三輛腳踏車,年青的車手狼狽地把車拉到路上,我料想他們的出口就是登山口了,正想走過去看,單車手們連忙叫我閃開,大叫:「還有一輛要下來」,等最後那一輛顛簸衝下來,車手滿頭大汗,我才問他們來自何處,得知是五指山,確定這是碧山往五指山的步道,我跟他們說:「這是登山步道,路上免不了有階梯與石塊,不適合騎單車」。那知道他們卻說:「這叫單車越野,如果只騎在公路上,誰不會?」我原以為他們會走這小車道下公路去,他們卻繼續騎走碧山的步道,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我沒話說,心想:還好,不必稱羨,我也曾年青過。
圖08石崁步道的上半段沒有石階,土石小徑通過密林(左)。通過白石湖山步道的岔路口,趕上前面的登山隊,走向碧山(右)。
走上往五指山的步道,我接下來要尋找雙溪溝古道的起點,根據所收集的資料,是位於公路旁的登山口,現在我走的步道也會與公路相交。爬上一段小坡進入森林後,路面平緩好走,但土中仍夾雜大小石塊,騎單車一定不好受。十五分鐘後終於看到右側下方的公路,大約在里程19K處,公路在此作大弧形的轉彎,步道的路跡一邊通公路,另一邊在林中分兩道,右上坡應當是順稜到梅花山,左邊上坡爬上一鞍部,左右連稜是五指山主稜,在此眺望對面遠山,可見到西北方的七星山到大尖後山一帶稜脈。路跡轉入下坡山腰,料想是雙溪溝古道的南端,我稍作休息,便展開今天的第二段行程。
圖09由碧山的岔路口走向雙溪溝古道的登山口,步道位於公路上方(左),登山口則位於五指山公路19K附近的大轉彎路邊(右)。
鞍部下方的古道開頭有一小塊廣場,一位山友擺開三腳架,架鏡頭瞄準前面一株植物對焦,我暫停腳步以免打擾,原來他要跟植物合照,所以採用自拍法。拍完後我們互打招呼,得知他從帕米爾公園上來,準備再走大崙頭,問我有關他前程的路況,我剛好與他反向而來,告訴他不要下公路,順南向小徑走,遇到小柏油路右轉,看到路邊神像就是大崙頭古道的開頭,他點點頭,說這樣的報路法就萬無一失了。我們揮別各奔前程,我沿明顯的土石小徑走在稜線左側的山腰,一路上樹林濃密,林下草本與蕨類植物夾道,雖沒有寬廣無礙的石階路面,倒也覺得與滿山植物親近互動,很多山友稱讚雙溪溝古道,看來不無道理。
走了幾分鐘後,我開始研究自己的路線,剛才跟那位山友提起大崙頭古道,說得頭頭是道,但我要走的雙溪溝古道卻是首次造訪,前途還得靠自己摸索。按地圖上所示,這路上還有一條帕米爾公園的岔路,我一直沒有看到,而且一路走在半山腰,沒看到或聽到溪流,到底雙溪溝的溪水在哪裡呢?由登山口走了十五分鐘,才遇到右邊有一叉路,指標是往五指山,乃採左邊直行的路往前走。幾分鐘後爬上一小稜,這裡開闢了一空曠區,地面草叢全除,樹幹基部之間架設單一橫木為椅,顯然是休息區,我在此停腳休息,看前面仍是稜上的小路,沒有下溪溝的跡象,不免懷疑可能走錯路了。正在疑惑思考之際,後面來了三位路人,打扮不似一般登山客,好像附近山區居民,手持竹竿,背著麻袋,看來遇到救星了,向他們問雙溪溝古道的路,其中一位思考了一下,然後說我走錯了,雙溪溝不在這裡,另一位則叫我往回走,往右邊下坡處會找到路,第三位則補充說,過了左側往五指山的岔路,注意找右邊的岔路就對了。他們的去處是風櫃嘴,雖然與我相同,但我要先探完雙溪溝古道才上去。
圖10探查探雙溪溝古道中途到達樹林中的休息區,有橫木架於樹幹為椅,在此向村夫問路,得知走錯而回頭(左),最後改變行程,往帕米爾公園走,遇到另一隊登山人員(右)。
【帕米爾公園】
他們離去後,我又在地圖上核對,難道所走的路不是雙溪溝古道?我是第一次來探查,沒發現帕米爾公園的岔路已感到不對勁,沒看到溪水也令人懷疑,剛才的路人應該是識途老馬,顯然我應該回頭去找正確的雙溪溝古道,所以就收拾行囊往回走。我放慢腳步,經過五指山的岔路後,步伐更慢,注意右邊的路況,但一直不見有路口的痕跡,後來走到快接近五指山公路上方的小稜,聽到有一大堆人的叫聲,還有汽車喇叭聲,顯然快回到公路旁的登山口了。我停下腳步,想靜觀上來的登山隊動靜,他們前呼後應,但聲音越來越遠,似乎不朝我這邊走來,我正想追出去看,卻聽到右下方山坡傳來招呼聲,有人從坡下爬上來,我的前方不遠處似有一不明的岔路跡,仔細再看,路邊樹上有一很小的塑膠牌子,寫著往帕米爾公園,原來這條岔路離登山口這麼近,可是路口不明顯,剛才我與那位照相的山友交談後,匆匆啟程而沒注意到樹上的小牌子,就錯過這個關鍵路口了,那麼我剛才來回走的路是否雙溪溝古道呢?古道是否另有岔路而我還沒找到?
等下面的登山客爬上來,確定他來自帕米爾公園,準備走大崙頭古道,問他是否走過雙溪溝古道,他並不清楚,但極力推薦帕米爾公園值得一遊,所以他採用這種走法,我從地圖上看過這公園名稱,但不知所以然,以前未造訪過,也不在今天的預定行程內。不過既然雙溪溝還找不到路徑,而且時間將近中午,不如就下去看帕米爾公園,據這位山友說,他上來爬了五十分鐘,估計我走下去只要三十分,現在有市民小巴一路會經過公園,大約在十一點有一班下山的車,如果趕上,我就可在中午左右回家,雙溪溝古道就等下回詳查參考資料後再來。
由路口走下去,馬上就進入天然闊葉林下的陡坡,林木密茂可比美亞瑪遜熱帶叢林,下面怎會有引用帕米爾高原名稱的公園呢?今天還真熱,走在林子裡滿身大汗,強行趕路,精神有點恍惚,後來走到一小山稜上,感到陣陣涼風迎面吹來,我不得不卸下背包休息,趁此期間整理筆記,忽聞山上傳來人聲,一大隊人馬由後面趕來,他們由大崙頭走過來,準備去趕小巴公車,無心享受山頭的涼風。我繼續查看地圖,決定不刻意趕班車了,後來在地圖上發現帕米爾公園附近另有小路可到聖人橋與至善路,可改搭小18路公車回家。
繼續下山的路更陡,路邊架有輔助繩索,在森林空隙眺望到遠處的七星山與大屯山,可見這條小山稜是朝西延伸,接著走過一片峭壁與小溪溝,在此聽到山下有汽車聲,公路就在下面不遠。經過郭氏墓園後,小徑通入一條乾溪,沿溪床下行就接到橫過的一條水泥產業路,這裡已是帕米爾公園的上緣,由路邊望下坡森林,可見林間草地上的野餐人群,確實有公園的規模。
圖11走往帕米爾公園的途中,眺望西北方的七星山與大屯山(左),在帕米爾公園的石碑上,有黨國元老于右任的齧雪勵志題字(右)。
我按照剛才下山路口那位山友的指示,往產業路的左側走下去,他說帕米爾公園佔地很廣,這樣走才會到達公園的核心地帶,不久道路彎曲,右側出現一片大草原與國父銅像,而馬路中央有阻車器,可見汽車只能開到這裡。右下方是一片舞台形的廣場,有三段石階由上而下,隔著三層翠綠的草地,最上層的岩壁前有一高聳的直立石碑,刻著「帕米爾齧雪精神堡」幾個大字,碑上頂著一圓盤,畫著一座白雪皓皓的山峰,使人聯想到這公園的確與帕米爾高原有關。
我進入這堡壘前廣場,不再理會車班時間,想好好瞭解這公園的典故。首先看到一塊斜臥的大石上刻著:「齧雪是代表清白艱苦堅貞」幾個字,另有一塊斜置的長條石,刻有「風雪江山」四字,都是黨國元老于右任的筆墨,原來這是黨國史蹟的紀念公園,園內幾塊石碑的文字記錄著斑斑血淚史。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剿匪失利,在撤退台灣之際,有些部隊還駐紮在甘肅蘭州,其中忠貞黨國之士因不願屈降共黨,乃號召同袍轉進西域,沿著河西走廊、天山南麓而進入帕米爾高原,繞道喀什米爾,輾轉經印度回到台灣,途中風雪饑荒,離散死亡者不計其數,抵台時只剩三百餘人。後來這群榮民組成帕米爾齧雪同志會,退伍後偶然在士林溪山里發現這塊地方,乃在此開天闢地,創建帕米爾文化公園及文物館,供國內同胞休憩養身,也維繫當年的齧雪堅貞情懷。
圖12由公園內的高崗上看帕米爾齧雪精神堡的三段石階與草原。
走入園區的森林中,看到建設工整的步道、平臺、水池、駁坎與涼亭,據說是愛國同志們一鍬一鏟開闢出來的,樹木花草也種植得很用心,難怪園區內遊客眾多,即始不是登山客,也有人攜家帶眷來園區渡假,我在園內漫步之際,又有一登山隊經過,可見這裡也是熱門途徑。走到園區下方,有一小型停車場,停了好幾部休旅車,公路旁的入口處有一大石,斜刻著帕米爾公園的標記,石下一面長方形碑記載了帕原文化區及其史蹟。我看了錶,班車早已過去,就在園區附近遊覽遐想,憶起昔有蘇武北海齧雪,近有黨國忠兵齧雪於帕米爾,如今時空錯亂,奸忠難辨,孤懸熱帶海洋的寶島子民將何處齧雪?
帕米爾公園就在萬溪公路上,有一市民小巴的站牌,一天只有四班車,下一班下山要等到兩點,我的下山返程採取較快捷的途徑,先沿公路上行,在左側切入小徑,經聞天宮下的步道,接到另一條下山的古道,終於到達至善路三段336巷的柏油路,聖人橋就在左下方,小18的公車站在公路對面,由帕米爾公園下來只花20分鐘。
圖13帕米爾公園內的小橋流水與步道,遊客絡繹不絕(左)。帕米爾公園入口的勒石與文化園區碑文(右)。
【後記】這次雙溪溝古道走到半途,誤以為走錯路而折返,事後詳察地圖與網路登山紀錄文獻,發現我走的其實是正確的途徑,只是還沒走到溪溝的路段,而雙溪溝古道之名可能只有少數山友瞭解,附近居民並不知道,甚至登山客也不熟悉,所以問路得不到結果,我將安排雙溪溝古道的另一次行程。
圖14內外雙溪附近步道簡圖(這次行程位置在圖之右側,較詳細的登山路線圖請參考中華山岳藍天隊編印之大台北紙上登山導遊專輯第五卷14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