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4日 星期一

燕溪古道巨石巡禮 (作者--山風)

(內雙溪兩岸步道串連之一)
台北盆地四周環山,市民休閒常與親山活動並行,近年來山區交通方便,除了公路與產業道路以外,步道縱橫如織,坐公車或開車上山,半天內即可遨遊山林與溪谷。位於台北市北方的內雙溪南北兩側,山稜與溪谷交錯,蘊育不少先民聚落與農園,更有許多灌溉圳渠散佈其間,最近區內的古道、圳道與新闢的健行步道吸引大量山友與一般市民上山。本遊記的一系列報導,旨在探訪區內的步道與景點,並將各段路線定位與串連,以分享同好,有關各段路線的相關位置與交通動線,請參閱所附之簡圖。
區內探查分南北兩線,若以發源於風櫃嘴附近,向西南流經故宮博物院的溪流視為內雙溪之主流,則此溪以北有許多支流,如平林坑溪、礁坑溪等,皆發源於擎天崗一線的山稜,源遠流長,經過許多村落與農地,並有不少先民開闢之水圳,是本文所謂之北線,以古道及水圳路取勝。南線指的是主流之東南側,這一邊的集水區較狹小,距溪流不到兩公里就是五指山脈的主稜,由風櫃嘴南邊的五指山,經碧山、大崙頭山、大崙尾山,到大直北邊的文間山,均一脈相連,在山溪之間也有許多古道,夾在產業道路之間,南路的健行以連峰登頂與步道串連取勝,可隨興之所至,作不同路段之組合健行。
本篇記載的是南線的一條路徑,由知名度不高的燕溪古道,連接到知名度最高的大崙尾山,路線位置在附圖之左下角。

【內雙溪至善橋】
記得中學時代常爬大崙尾山,是由內雙溪的產業道路(現今至善路)起步,跨過寬不到一公尺的小水泥板橋(大約在目前碧溪橋附近),沿小徑上山,到達大崙尾與大崙頭兩山間的鞍部,由此爬上大崙尾山,當時滿山都是栽植不久的小松樹與芒草,登頂後越過鞍部,經過碧山巖,由內湖下山。事隔三四十年,現在內雙溪與內湖之間已充滿產業道路,松林大多老化,演變成清翠的闊葉林。大崙尾山四面被車道包圍,登頂非常容易,產業道路邊有好幾個登山口,最快的路線是坐公車(213與255兩線)由中社路登山口上山,約半小時即到山頂。我這次登大崙尾山,預計只要走半天時間,由西邊的劍南路登山口開始,採行燕溪古道的路線,想探訪沿線的巨石景觀,然後再登大崙尾山。

圖01至善國中後面的至善橋是到達燕溪古道登山口的捷徑(左)。由至善橋上眺望雙溪下游,溪石上的釣客悠然自得(右)。


登山口位於劍南路101巷底,就在至善國中後面,內雙溪對岸的山上,坐公車可在劍南橋站下車,再過橋沿劍南路上山。更近的路線是從至善國中出發,經校園後面的至善橋上山,我當天搭了班次最多的故宮線,八點半在故宮站就下車了,為的是想看看故宮附近的幾個公園。當天有登山隊的隊員在故宮集結,目地地也是燕溪古道,本想跟他們同行,但他們還要等幾位遲到的隊員,所以我就先走,沿路參觀原住民主題公園與外雙溪公園,看完後沿至善路走向內雙溪,經過衛理女中,不久就到至善國中,走完前面校舍的圍牆,路右出現一條小巷(360-1巷),看到巷口有登山隊的布條,知道找對了路。這條路轉入校園後面的溪邊,沿溪的右岸前進,然後左轉就是至善橋,過橋上山是到達登山口的捷徑,因此在新的登山路線圖上,這條古道名稱是至善橋雙溪古道。
站在至善橋上,我往上游及下游眺望,溪中巨石成堆,溪水穿石奔流,溪邊還有釣客正在下竿,悠然自得的模樣激起我年少時的回憶,這條雙溪可能是台北市內最大的山間野溪,集水區廣大,溪床相當寬,水量豐沛,我曾在溪畔渡過不少假日時光,戲水、垂釣或野炊,然後翻山越嶺,從內湖或山仔后下山。至善橋並不在公路邊,名聲不怎麼響亮,隨著開發的腳步,公路逐漸深入上游,碧溪橋、楓林橋、聖人橋等跨溪橋樑帶動公路上山,也成為有名的地標與車站名稱,我們的遊蹤跟著進入上游的聖人瀑布、天溪園等景點,現在公車已通到頂山下了,我們因此可以在半天內遊走一連串的古道。

【燕溪古道初見巨石】
過至善橋沿小水泥路上山,不久接到劍南路,經過鱷魚湖養殖場,路邊有大招牌,另一邊有一條小柏油路通往山區,這就是101巷的登山口,路口掛著登山布條。走這條緩坡巷子一直上山,經過一個停了幾部車的廣場,接著踏石階步道爬升,五分鐘後通到一農園民宅,石階中止,左側向北方則有一土路小徑,經過一竹園,從此進入天然林中的燕溪古道。

圖02由劍南路101巷的登山口,經一狹窄的隘口,走向燕溪古道(左)。由石階盡頭的農家左轉,進入燕溪古道的泥土小徑(右)。


古道大多是土徑,沒有砌石階,不時可見枯枝落葉蓋滿地面,頭上樹葉遮天,兩旁樹枝交錯,走起來充分顯露純樸的古意,在內雙溪附近這可算是相當原始的一條路線了。進入森林五六分鐘,在左側遇到第一塊巨石,高兩公尺餘,在路邊延伸數公尺,上面苔蘚密佈,藤蔓橫掛,流露自然藝術的野趣,令人前後徘徊欣賞。

圖03古道上方樹蔭蔽天,下面落葉滿地,古意盎然(左)。進入古道不久,遇到第一塊巨石,青苔在石面綿延數公尺(右)。


過了巨石以後,路線轉向東方,逐漸爬升,地面有許多露出的小石塊,並有水管橫過路面,右側還有石砌的牆垣,證實過去曾有房舍。後來越過兩道小溪澗,路上有不少巨大的倒木,又經過一群斜過路面的水管,爬到一條較寬的橫行步道上,左右兩邊都有登山隊的路標,研判左邊接近中社路邊的雙溪國小,可能是下山的路,右邊才是繼續上山的古道,右轉再走,路線轉向南方,經過郭氏古墓,來到一小山溝上的木橋,另一端有一座小儲水塔,也許是山下民房的水源。我在此休息,並取水塔溢出的水來洗手,忽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陣的爆竹聲,又好像槍響,仔細一想,我記起在大崙尾山的北麓有一警察靶場,莫非有人在練習射擊吧。
由最後農家走到此地,大約花了40分鐘,再度前進時,路的右側出現一塊金字塔形的巨岩,塔頂高約3-4公尺,首先看到背光的塔面幾近垂直,上面掛著幾條爬藤,走過岩邊的小逕,看到岩牆上滿覆著厚厚的苔蘚,過了岩塔回頭再看,形狀完全變了,變成一座龐大的圓頂石丘,又是一件天然的苔石雕塑作品。

圖04燕溪古道途中的金字塔形巨岩,正面掛著爬藤,背面蓋滿青苔。


【巨石陣與仙座石】
過了金字塔石以後,仍有許多岩塊夾道,不久看見左側有一岩牆,下面還有一方形的鑿洞,顯然是人工所為,不知有何作用。後來泥土小徑變成水泥鋪面的步道與階梯,右側還有金屬護欄,上面豁然開朗,樹林間露出一塊空地,原來是編號23號的高壓電塔,這一段階梯護欄可能是沿途唯一的人工設施,或許是台電保線路的一環。不久小路左折向東,開始上攀,轉折處路口的樹上掛著一白色牌子,上書「燕溪古道」四字,這是路線上唯一標示的古道名稱,但不知燕溪名稱來自何處。

圖05在兩座高壓電塔之間的步道上,掛著燕溪古道的名牌(左),古道上的巨石堆越來越多(右)。


一路上坡後,來到一芒萁草原,看到另一座高壓電塔(22號),然後又鑽入森林裡,路邊有不少大石擁簇,這時聽到右下方有人談話及呼叫聲,料想已接近其他登山路線,查看地圖,應該接近古道終點的鞍部十字路了。小徑轉向東北方,巨石仍然出現在多處路旁林下,比較特殊的是一塊三角形的灰白色岩塊,高約兩三公尺,表面有許多圓形的侵蝕小洞,在陰暗的森林下,整個岩面稍有發亮的感覺,岩牆下方似可看出一怪獸頭部的浮雕輪廓,有兩棵突出的眼睛及一張含有銳牙的大嘴,可作為一明顯的路標。

圖06表面上有許多小洞的三角形灰白岩塊,其基部隱約可見到怪獸頭部的浮雕。

圖07燕溪古道的後半段是一連串的巨石陣,岩塊大多高過人身。


離開三角怪獸岩不到一分鐘,遇到一處岔路,左右均有布條路標,右下可通金龍產業道路,接到內湖山區,再連上其他登山小徑,我今天以大崙尾山為終點,乃左轉進入平緩的林間小徑,此後的十分鐘內,通過一連串的巨石陣,岩塊羅列小徑兩旁,大多高過人身,有達三公尺高者,表面仍是金黃色的苔蘚與灰色的地衣,各種造型變化萬千,我緩步慢行,仔細拍照玩賞,後來發現大石的上部多呈平頂狀,最後在路的左側發現一塊低矮的平滑大石,長寬約四五公尺,可能是鑲在崖下的巨岩頂部,查閱出發前收集的登山紀錄,這就是山友所稱的仙座石或石床。在它對面的小徑右側,也有好幾塊高聳的巨岩,前面幾塊仍是圓頂的青苔石,後面的一塊大石有如高牆,已突出林外,上面就是天空,看來是一制高點,有些登山地圖上標示為仙座台山,本想找途徑爬上去,但礙於時間已是十點半,中午有事要趕回家,今天就不去探了。

圖08滿覆青苔的岩塊,夾雜著樹木,陳列在燕溪古道上。

圖09古道末端的巨石大多呈平頂或圓頂,路的右側有一大石,形同高牆突出林外,是仙座石山所在(右圖背景)。


【大崙尾山】
走過仙座石以後,小徑兩側仍有不少岩塊,有一面岩牆高不見頂,正在駐足觀望時,遇到一登山客,手持細長竹竿迎面走過來,打招呼後互問來路,原來他一大早就上了五指山,然後沿主稜線往西南縱走,已爬過碧山、大崙頭、大崙尾等名峰,準備再繼續走到文間山與劍潭山,完成五指山西稜縱走,由劍潭捷運站下山,燕溪古道本不在他預定路線上,但他想上來看看仙座石山,問我還有多遠,我說馬上到了,而他也告訴我,燕溪古道的終點就在下面。我們互道珍重分手,走了幾步,我遇到一叉路,左邊路口有布條,而且下面人聲喧嘩,走下來果然到達鞍部的十字路廣場,一大群山友在此集結或休息,我的燕溪古道在此劃下句點,由至善國中出發,到此共花了一小時四十分,此行沒有登上有名的山峰,但沿途的森林巨石陣列令人難忘。

圖10古道末端的左側有一塊低矮平滑的仙座石(左),過後仍有不少巨石陣(右),充分顯露燕溪古道的特色。

圖11古道終點的鞍部十字路,不少遊客在此交會,互道珍重後各奔前程(左),想上大崙尾山的山友,繼續爬石階上山(右)。


在內雙溪與內湖間的登山步道上,這個鞍部十字路可說是一旅程重要關卡,直上石階路可登大崙尾山,若左下石階,五分鐘就可到中社路的公車站,由鞍部右行,還有一條土石小徑,可通到金龍產業道路,然後再接往九蓮寺與文間山的步道,途中還有岔路通到內湖的大小金面山。剛才會面的獨行山友,在看完仙座石以後,應當會回到這條右拐的路,繼續他的劍潭山旅程。現在這十字路有各路登山客在此交會,有一隊剛由右路走來,部份隊員走下中社路回家,另一部份繼續爬大崙尾山,另有一些人在此休息或運動,這裡有許多水泥塑造的大小模具與啞鈴,供人舉重練功,在新繪的登山路線圖上,此處註明為背石休憩廣場。在內雙溪與內湖之間健行,這種關卡很多,山友可依自己體力、時間與興趣,在通過關卡時,選擇當天要走的路,馳騁山林的樂趣就在這裡,每次走不同的路徑,領略不同的野趣,在決策與判斷路線或尋覓路徑時,也感受不同的心路歷程。

圖12大崙尾山的山頂已開闢成一小公園,有運動場、瞭望台與涼亭桌椅。


接下來的旅程,我隨著一群想登大崙尾的山友,走上寬敞整齊的石階,這步道算是山中的鬧區,遊客絡繹不絕,不到十分鐘,接到一條小柏油路,右邊可連接金龍產道,左邊到大崙尾山,人潮往左前進,不久來到一山麓廣場,再爬盡頭的石階,就登上大崙尾山了。寬平的山頂現在已變成公園,有瞭望台、涼亭、遊樂場、休憩野餐桌椅等設施,在此停下來休息或辦活動的遊客很多。我早年多次爬上這山頭,這次來只是重遊憶往,剛剛走過的燕溪古道已讓我耳目一新,回味無窮。
由大崙尾山頂順東北邊的步道再走,可接產業道路,再登大崙頭山,或走到至善路下山,途中另有一條岔路,可向西走,經過大崙尾山北麓的靶場,回到公車終點站(213與255兩線),我以前曾經走過靶場的路線,今天考慮我中午有約,我的回程還是選擇最省時的原路下山,先回到剛才經過的鞍部十字路,再右轉石階,大約二十分鐘便從山頂到達中社路的公車站,搭上255路的班車,回到家才十二點過十分。

圖13大崙尾山的登山口之一,公車站中社路登山口,由此上山是最快的登頂路線。

圖14內外雙溪附近步道簡圖(燕溪古道附近較詳細的登山路線圖請參考中華山岳藍天隊編印之大台北紙上登山導遊專輯第九卷11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