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6日 星期六

軍艦岩脈交叉行 ( 作者--樹青)

台北為一盆地地形,四周環山,喜好登山健行者作親山休憩,實在非常方便,即使在台北市區內的街道與社區之間,也夾擁著許多小山稜,位於北投與天母之間的丹鳳山稜脈與軍艦岩稜脈就是一例。丹鳳山為大致東西走向的短稜,位在北投溫泉路之南測,軍艦岩稜脈則屬東北至西南走向的長稜,由北投硫磺谷南邊的磺溪山,向西南延伸,經著名的軍艦岩、唭哩岸山,至東華公園邊的唭哩岸捷運站。這兩條稜線最高峰只有兩百多公尺,兩線在烏尖連山的南邊相交,形成一個面向奇岩捷運站的銳角,銳角內的山間谷地有威靈頓山莊、丹鳳山莊等社區,還有照明寺等名勝古蹟,所以山區與社區之間步道縱橫交錯,成為市民的旅遊熱點,但路線上分叉路頗多,可選擇的走法不少,自助旅行的遊客必須仔細規劃,沿路要自行把握關鍵性的分岔路。

由唭哩岸山頂眺望東北方之軍艦岩,遊客如螞蟻爬岩頂。


回想二十多年前,全家人為了一遊情人廟(照明寺的舊名),曾在山谷中的道路搜尋目的地,由於收集資訊與地圖不全,終至迷途,後來雖然找到,回程又在山中摸黑趕路,夜晚山路不見住家或行人,幾度不知去向,這次全家大小暗夜迷航的經驗一直留在腦海裡。最近常作半天的親山健行,重溫以前走過的景點,也喜歡找交通方便的路線,捷運沿線是最佳選擇,於是軍艦岩又列入計劃行程,我準備沿上述兩條稜線,作東西向及西南-東北向的兩次交叉健行,都經過軍艦岩,但分別由四個登山口出入。

軍艦岩是台北北投與天母地區之間的熱門登山健行路線,遊客絡繹不絕。


【悠遊丹鳳山】
冬天的假日,早上因故沒趕上登山會的活動,午後便想來一趟單獨走山,出門前天氣陰沉帶點寒意,不免覺得有點倦勤,但不上山更令人鬱悶。坐捷運來到北投站已是下午三點鐘,北邊的大屯山雲霧籠罩,望著東邊丹鳳岩的山稜還清晰可見,今天就決定走這一條小山了,但要先找到登山口。我在車站前往回走,左轉大興街向東行,遠遠就看到街底的山壁裸岩上標示著「丹鳳」兩個白色大字,山在招手,腳步不覺輕快起來。經過清江街、磺港路兩個街口,在街道右邊看見磺港公園,知道登山口已近,先進入園內的涼亭,脫下外套,取出相機與登山杖,準備上山。
過磺港溪接到公館路,這裡有福安宮的公車站牌,福安宮就在上坡的路邊,在廟左側看到往公館路85巷2弄的指標,順著指示往石階步道上行,經過山坡社區的坡崁,再左轉上階梯,終於接上奇岩路,丹鳳山的登山口就在附近,我看右邊山坡上有一間規模很大的中和禪寺,從地圖上可見,由奇岩捷運站走三合街也可通到這裡,應該是另一種走法。我往左走奇岩路,來到32號宅對面,終於看到陳濟棠將軍的墓園與丹鳳山登山口的碑石,上面註明軍艦岩的奇岩路登山口,我邊走邊找路,至此已花去半小時。

從北投大興街可看到丹鳳岩上之題字(左)。從丹鳳山登山口上行,步道會經過雨傘形涼亭(右)。


有幾位登山客跟我一起爬上登山口的石階,路線經過墓園,但據說墳已遷離,墓園呈荒廢狀,留下一些亭台水池,還有于右任所題之碑文,順著明顯的路跡上行,經過三座雨傘形的涼亭,接到水泥階梯的步道,路旁的指標註明往丹鳳山600米,這時山路右側設有圍籬,裡邊看似有廢棄失修的林園建築,查閱資料得知是另一處古蹟廢墟,但今日時間已晚,計劃在五點鐘要下山,決定不去探訪,乃走步道右轉上山,爬上大石裸岩,來到芒萁遍生的山頂。此處是丹鳳岩頂部,標示往奇岩路390米,往丹鳳山460米,崖邊有警告牌要遊客小心,說明巨岩就在下方,為防崩落已用鋼索加以固定。雖然看不到岩石,這裡卻是絕佳的展望地點,此刻西邊天色較清,由山下的北投市區到復興崗都呈現眼前,遠處的淡水河被小坪頂擋住,河岸上的觀音山則突出天邊,台灣西北角的山川一覽無遺。

循丹鳳山石階步道上山(左),經過丹鳳岩頂部,眺望北投市區與復興崗一帶,遠處為觀音山(右)。


繼續走稜邊的水泥小徑,路邊出現丹鳳山200米的里程碑,這時後面有一對夫妻檔趕路上來,問我丹鳳山還有多遠,我就指著里程碑說快到了。拿出路線地圖查閱,發現這條山稜上標示丹鳳山的位置有好幾個,從這裡往東看,眼前平頂 稜上有一尖瘦鐵塔,大概是電視轉播天線,也是丹鳳山的峰頭之一。這時雲氣已升至高空,遠處的七星山突出在丹鳳山稜上,山頂的火山口飄出一朵雲,天氣似乎好轉,心裡陰霾一掃而空,也不必擔心下雨影響黃昏的行程了。不久平緩的水泥路接到寬大的泥土路,接著有岔路,左上坡一條路可通山頂的天線,右下的路到照明寺,我在路口猶豫了一下,看到那對夫妻從山頂下來,說已經四點了,要趕快走到軍艦岩,免得摸黑下山,我想他們說的不錯,丹鳳山頂大概沒有特殊景緻,難怪剛才登山口寫的是軍艦岩而非丹鳳山。

由丹鳳岩附近看到七星山突出在丹鳳山稜之上(左),石階步道接到通往照明寺之寬大泥土路(右)。


接到崇仰七路,便看到照明寺的汽車入口伸縮鐵柵門,附近有一丹鳳山步道的解說牌與地圖,提到奇岩路至此全長僅1180米,我一路慢行拍照賞景,卻走了半小時。柵門口有一行字,歡迎遊客由山門入內參觀,我順崇仰七路再走,右轉崇仰六路,找到山門,匾額寫的是照明淨寺,由路邊上來的階梯兩旁有成排的鍍金佛像,似乎與早期的記憶完全不同,以前的情人廟又名照明宮,原來旨在歌頌男女愛情,廟中有牛郎織女鵲橋會的蠟像,還有司馬相如與文君的故事,目前則已改為佛教寺廟,供奉釋迦牟尼佛。我在四週繞了一圈,發現牆上有一解說看板,敘述照明寺的過去名稱,目前則除了兩性之情,也勸人祈求博愛,並說明廟前設有許願亭,祝福信眾心想事成,美夢成真。臨走之前,我看到廣場邊的觀音像與許願亭,也看到舊情人廟屋頂的牛郎織女雕像,撩起了許多舊日的回憶。

崇仰七路之照明寺停車場入口(左)與崇仰七路之山門(右)。


【輕騎跨艦岩】
照明寺位於威靈頓社區馬路的末端,有車可通達,車輛及遊人不少,大概有黃昏散步的社區居民,也有外來的遊客,有一隊年青的單車騎士把車平躺地面,圍坐在寺前廣場地上喝飲料。我望著廣場的男女遊客,再看一眼廟頂的牛郎織女像,就此關起回憶之窗,開始尋找軍艦岩的路線,準備翻山越嶺,來一趟運動量較大的稜線縱走。
崇仰六路及七路的交叉口有一間威靈頓山莊管理委員會的房舍,我在房子左側找到軍艦岩的登山口,正準備上路,後面一陣吆喝聲,那一隊單車騎士也衝到登山口來了,我讓他們先行,從此就一直跟在他們後面,我的速度保持固定,騎士們則忽快忽慢,有時在平坦路面騎一小段車,遇到陡坡或階梯就扛車慢步跋涉,看起來倍極辛苦,但他們畢竟年青,一路上有說有笑,讓我這獨行山客的心情也高昂起來。一行人通過「往陽明大學1300米」的里程碑,不久左上坡有條小徑,是枕木與水泥柱堆砌之階梯,許多山友由此上山,單車隊員扛車爬上去,我也跟進,從地圖判斷,這條小徑會上稜線,由北邊接近軍艦岩,平面的路則繞山腰往陽明大學。

照明寺廣場邊之許願亭(左)掛滿了信眾之祈願卡。在軍艦岩登山口碰到越野上山之單車隊(右),從此一路相隨。


經過一段平稜,步道邊有些小岔路,我跟著大隊人馬走較明顯的右下步道,接到一條更大的南北向步道,我判定應該是軍艦岩脈的主稜了,這裡有一路標,左往磺溪山,右往軍艦岩,大夥人都往右走,不久遇到一木造八角涼亭,旁邊還有一座紀念章打印台,大家匆匆趕路,沒有停腳,也許他們都不是初次過客,不想蓋章留念,倒是我隔二十多年沒來,第一次看到這打印台,在涼亭四周探查了一下,發現旁邊有一條下山小徑,坡度頗大,但路跡明顯,且有樹木間繫著輔助的繩索,應是登山隊走過的路線,事後查閱登山文獻,才知這條小徑通到行義路附近的行義公園,也是登軍艦岩的路線之一,或許下次有機會可嘗試。
我從稜線步道一路南下,腳步暢快,希望趕上先行的一群人,不久就看到艦首形的巨岩浮在綠色林海之上,有乘風破浪之勢,再走幾步,軍艦巨石好像停穩在寬大的岩石平台上,久違的軍艦岩終於到了。這附近的岩稜像是單面山的構造,從東北方走來,遇到的是陡峭的斷面,岩石露頭曝露在空中,才能看出艦首的形狀,整塊堅硬的厚實砂岩高約五、六公尺,屬第三紀濱海相的沈積岩,部份含有礦物質,岩石裸露經氧化而產生深淺不同的鐵褐色,酷似銹蝕的金屬船殼。從北側南下的人,或從船體南側繞到北邊的遊客,看到這唯妙唯肖的天然艦艇岩石,莫不駐足仔細觀賞,我在拍照時聽到後面有小朋友叫著:「拉法葉艦,我要爬上去看看」。大人的聲音則說:「危險!上不去的」。

從東北方看軍艦岩最能體認艦首的雄姿(左)。一路同行的單車隊員連車帶上軍艦岩頂,圍坐在岩面上(右)。


其實要爬上去是毫無困難的,從艦首左右側都有路可繞到東南邊的緩坡岩面,然後就可輕鬆走到艦頂的甲板上。我引導那對父子由左側繞到船後,看到的是稍有波狀起伏的寬大裸岩表面,方圓延伸數十公尺,艦艇的形狀不見了,岩面有部份灰白色與雪白色交雜,或產生斜交的紋路,也有部份呈紅銹色的渲染,表面有風化的痕跡,也有人工挖鑿的階梯。將近下午五點鐘,岩面上仍佈滿三五成群的遊客,這裡地形並不險惡,此刻又沒大太陽,岩頂似乎已成了有共識的休息區,大家站著、坐著或四處遊走,一路同行的單車隊員們也圍坐在岩面南側,單車平躺在外圍。
我四處轉身眺望,北方艦首甲板下面是綠色森林,後面是丹鳳山的稜線,更遠的則是中正山與大屯山,由於這時沒有夕照,整條山脈一片蔚藍。軍艦岩東邊與南面是天母與士林的市區街道,在暮色中仍清晰可辨,遠處則是台北的中心區,上空一片煙塵,101大樓隱約可見。離開山頂之前,我把視線轉到山腳下的市街,距離最近的就是東南邊山下的榮民總醫院,我認出院內大樓與煙囪,而山頂的岩石似乎一直向東南延伸下去,岩面上有明顯路跡或階梯痕,下段則隱入森林之中。冬天的五點鐘已不算早了,我就近選擇由榮總下山。

從軍艦岩眺望丹鳳山的稜線(前方),遠處是大屯山脈(後方),由右至左為主峰、南峰、西峰與面天山。


軍艦岩的岩脈向東南方下延,直到榮民總醫院後面,順此脈下山是最快的歸程路線。


下山的路很陡,朝著榮總的方向直直降低,沿途的路面岩壁有行人步履產生的侵蝕槽,也有人工鑿石為梯,後來接到森林裡的水泥階梯與石磚路面,已經到達山腳下了。五點多來到水泥小道的分岔路,右道經一變電器圍籬,左道往下坡有玉皇宮的指標,大概都可以到山下社區,我正在查地圖選路,後面的山友問我應該走那一條下山,我第一次經過此處,並不熟路況,無從比較,這時又有人下山路過,說他們走過變電所那條路,會通過榮總院區,就帶著一批人走過去。我獨自走左側的下坡道,也很快離開山區進入山麓社區,通過一些巷道叉路,終於接到石牌路二段的大馬路,看到601與508公車的站牌,找到回家的路線,這次行程在山區健行總計兩小時,加上搭車的交通時間,是半天行程。

軍艦岩頂的緩坡已鑿出人行階梯步道(左),可一直下降到森林裡的水泥階梯(右),從榮總附近的巷道下山。


【漫步東華公園】
決定從奇岩山走軍艦岩的日子,剛好有健行會舉辦同一行程的活動,我計劃同行到軍艦岩以後,自己繼續爬到磺溪山,完成整條稜脈的縱走,由北投硫磺谷附近的惇敘高工搭車下山。這次行程的出發點是唭哩岸捷運站旁的東華公園,我於早上八點半在此下車。
天氣不算很好,前一天剛下過雨,今天降雨機率不高,也許適合走這一條岩稜。我在東華公園外的東華街找到健行會的集結人群,他們還在打電話聯絡未到的隊員,跟據以往經驗,他們出發時間將會延後,我決定先探訪東華公園,這是我首次來,據北投區公所的資料,它與行義公園的面積都超過五萬平方公尺,算是較大型的公園,東華公園在奇岩山西峰的下坡,園內也是登山健行的場所。沿東華街二段西行,來到300巷口,右轉進入,巷道可行車,開頭的路段右側有打石場的遺址,左側則是公園入口的石階,還有一座「唭哩岸史話」的石碑,碑文說明唭哩岸是平埔族語「海灣」之意,因為此地為舊淡水河向北突出的彎曲地帶,形似一海灣。附近山稜所開採的唭哩岸石可耐高溫腐蝕 為木山層的沉積岩,是許多古建築的建材,往昔附近居民在農暇之餘以打石為業,所以留下打石場的遺跡。

東華公園的西端入口在東華街300巷(左),公園內步道縱橫交錯(右)。


爬上入口石階,就看到右側有一條柏油路,前面也有山丘上的步道小徑,走步道上去探路,經過一廣場,好像已翻越山稜,走下另一面山坡,下降到平地上的崇仁路,山麓有一座鎮安宮,原來公園西界就是奇岩山的西端尾稜,我以已翻山走出公園了,於是趕緊爬回公園內,向東尋找登山路線,不久就走入剛才看到的柏油路,這條路貫穿整個公園,路的上下側有若干階梯步道相交,喜歡登山者可隨興上下,鍛鍊腳力,柏油路中途有一公廁,旁邊的下坡石階可通到東華街。這時在路上散步或健行運動者相當多,我也徐行記錄拍照,跟碰面的遊客聊了起來,最後好像走到柏油路盡頭時,馬路左轉上山,我跟著轉彎,看到遠處山上的陽明大學校舍,此處應是公園的東界了,於是回頭,在馬路轉彎處下側找到下山的石階,下來接到東華街,這路邊有許多生態及人文史蹟的解說牌,石牆上還有地圖,顯然是公園東側入口,比西入口顯著。
在公園內漫步半小時,繞回捷運站前,健行會的隊員已不見了,想必已出發上山,不巧的是剛才在公園內並沒有碰到他們,我只好自己找登山口了。從車站對面的大樓旁,有一條巷道通到300巷的東端,我在交叉路口找到進入公園的另一個登山口,由此上登,經過平台與石階小徑,接上公園內的橫貫馬路,就在剛才經過的公廁旁,記得這附近靠山的一間房屋旁邊有一登山小徑,樹上掛著登山隊的路標布條,於是向東沿馬路走,果然找到這個登山口,我迅速上行,心想大概不久就可追上大隊人馬。

東華公園的中央道路橫貫東西兩側,並分出甚多石階步道(左)。公園頂部的廣場上層有涼亭,下層有日晷儀(右)。


我行前所收集的資料,顯示奇岩山西峰附近有一日晷儀,登奇岩山就從這裡轉上稜線,我沿小徑上山,途中分叉路頗多,都有綁著布條,看來很多路都可行,我想只要向上走,均可通到西峰,就一路向上找路,九點半來到接近稜邊的分岔路,右下方有一四腳涼亭,往左上行,看到左邊一道石牆,中間一個缺口,顯然是規劃的入口之門,走進去牆後面是個平坦的大廣場,原來這裡是山頂附近的日晷儀所在地,廣場分上下兩個台階地,長寬約三四十公尺,四周還圍著護欄矮牆,上層台地有一座長方形水泥涼亭,後面有高過人頭的坡崁石牆,下層廣場中央則是半徑約三公尺的半圓形日晷儀,廣場周圍有高大森林環繞,只有西南方沒有樹木,可下望北投平原,剛好看到洲美快速道路上的焚化爐大煙囪。

東華公園頂部的日晷儀。


環顧日晷儀四周圍牆,剛才進來的缺口下面,有一條下坡小徑,難道這是登奇岩山的路?我試著走下去,發現不對,又回到牆內廣場,但找不到任何登山路標,只見西邊的圍牆有一處破損的缺口,牆倒了半截,應該不是預設的通路,我料想登山之路並不是剛好在日晷儀周邊,於是從原來的入口退出,循原來的小徑下行,很快來到剛才看到的四腳涼亭,也許這裡另有登山口。我看到北邊樹木間有不明路跡,撥草進入探索,果然發現地上鋪有石板,這隱藏的路徑繞山腰轉入山稜北側,前面已可看到奇岩山的主稜,眼看可以設法接上去,可是路越走越不清楚,被芒草與芒萁淹沒,後來竟完全消失了。至此我不想自行開路,乃退回四腳亭,再度盡入日晷儀廣場,覺得這條行程相當熱門,應該有明顯的路標或布條,回到西牆損壞的缺口,仔細往下看,外面居然有另一條石板步道,我就翻牆下去沿路上行,通到一座大型墓園,右邊樹上掛著登山布條,這下終於找到正路了,看看錶已是十點鐘,在東華公園裡漫遊共花了一個半鐘頭,今天不可能趕上先行的隊伍了。

【看花爬奇岩】
由墓園右側小徑爬上一個不明顯的山頭,小徑左轉,但右邊有一不太明顯岔路,照這方向判斷,豈不是通向日晷儀廣場?我覺得有必要弄明白,乃走到盡頭,赫然看見路中斷於廣場涼亭後方的坡崁牆上,但牆太高,在涼亭地面看不到,不過崁牆上有一棵樹上綁著布條,剛才被涼亭擋住視線,我也沒注意到,至此恍然大悟,經過日晷儀的山友應該爬上崁牆就可接到山路。我回路口採取左轉小徑,看到樹上有山水雲的指標,證實墓後方的山頭就是奇岩山西鋒,再走又經一小墓,前面樹木稀疏,小徑指向東北方,路邊充滿芒草與蟛蜞菊,此路應可通到軍艦岩,大概不會再有困惑的岔路了。

由日晷儀涼亭後上方的登山口,眺望奇岩山(右前方)與丹鳳山(後遠方山稜)。

通到奇岩山的小徑穿過蟛蜞菊花海與芒花叢。


看著稜脈向東北延伸,接到不遠處的兩個相疊山頭,前山是奇岩山,後面微露出頭的應該是唭哩岸山。走進芒草堆,小徑幾乎被草掩沒,但仍有路跡可尋,這一段路走在岩稜上,草木叢下時有裸岩可見,但地形尚稱平緩,不過岩層上土壤發育不良,加上稜頂東北風很強,長不出大樹,只有散生的小樹與灌木,大多是陽性種,如烏桕、山黃麻、山塩青、車桑子、桃金孃、饅頭果、相思樹等。樹叢之間點綴著芒草堆,宿存的芒花隨風飄搖,而在草木堆以外的岩坡上,則蓋滿了大片的蟛蜞菊草原,此刻鮮黃色的花正盛開在翠綠的葉面上,像坡面上鋪設的繡花地毯。走了幾分鐘,稜頂越來越寬,周圍地面上都是小黃花,行走其間彷彿通過蟛蜞菊花海,這種景觀相當特殊罕見,我不自覺地放慢腳步,前後流連拍照。這片花海慢行了十五分鐘,終於逼近奇岩山下的森林,林子入口處的樹上掛著登山布條。

奇岩山步道旁的蟛蜞菊草原盛開著黃花(左),草原中的車桑子灌木結了果實(右)。


這片森林長在東北季風的背風面山麓,也就是奇岩山的西南坡面,隨小徑穿過森林,轉到山脊的岩稜,通過幾塊露出的巨石,我爬上瘦狹的稜線,這時西側展望良好,奇岩捷運站就在山下。沿稜向東再走,不久在小樹叢中發現標示著奇岩山的牌子,標高只有91公尺,在東邊的唭哩岸山則有163公尺高,看起來就在右前方,背風的這一面仍是滿山森林。過了奇岩山,小徑繞下東邊山腰,不久又通過稜上的鞍部,左側山崖邊可眺望丹鳳山的稜線及山谷中的威靈頓社區,然後步道似轉入稜脈的南側,地上發現陽明大學的界樁。大學的操場及校區內道路一直延伸到接近山稜頂部,接下來登山步道三度通到校區柏油道路的轉彎處,大概可由這些地方下山,但森林裡還有登山步條,顯然登唭哩岸山可以不必進入校區。

通過蟛蜞菊花海來到奇岩山背風坡的森林入口(左),穿過森林再爬岩就到奇岩山頂(右)。


我繼續穿過森林,不久步道通到森林外,爬升到稜頂的裸岩,操場與高爾夫練習場就在下方,岩脊上插著護柱,上下側有鑿洞,但未見有貫穿的護繩,大概已損毀了。我小心翼翼地走在狹脊上,經過一支避雷針,來到岩璧下方的平坦草地,位置剛好在操場司令台的上方坡階,我繼續走草原前進,但路跡越來越不明,後來終於找不到路跡,處身在一個山頭下的草堆中,我料想主峰就在山頭上,應該有路上去,於是又退回司令台邊的明顯步道,四顧找路,發現北側傾斜的岩壁上垂下一條繩索,必定是登頂的路線,乃拉繩而上,果然爬到崎嶇不平的岩稜上,看到登山布條,接著就到達唭哩岸山頂的三角點了,看錶已是十一點,比預定行程慢了很多。

登唭哩岸山的路線在陽明大學山坡操場後方的岩稜上(左),由司令台北側岩壁拉繩上攀,就到唭哩岸山頂(右)。


【賞石登軍艦】
在唭哩岸山頂不想停留太久,但總要四處眺望取景。比較新鮮的景觀是東北側的山稜,遠處的山仔后稜脈被薄霧染成淡藍煙影,華崗上文化大學的高樓有如雲端城堡,兩者搭配構成模糊的背景。而近處隔著深谷的前景便是軍艦岩的稜脈,從這邊看山頂及坡面仍有森林覆蓋,但山頂下側露出兩條上下交疊的岩脈,側壁幾近垂直,而且草木不生,使得整座山看起來格外險峻,細看上側那條岩脈頂端,有一道崖邊的護欄遮住後面的步道,遊客正緩步走下來,再看岩壁上方的樹林上端,好像頂著一座銀灰色小平台,那無疑是軍艦岩的艦首甲板了,我取出相機等待按拍,終於有螞蟻似的人影爬到甲板上,接著一大群遊客在平台上蠕動,我連忙伸長鏡頭攝取近照,拍完再看實景,石上人影有如滄海之一粟,回想不久前登上軍艦岩之頂,望著山下林野與塵世,我還有點沾沾自喜呢。

從唭哩岸山頂遠眺東北方的軍艦岩,岩頂突出森林之上,背景為山仔后華崗文化大學。


唭哩岸山與軍艦岩脈還隔著一道山谷與鞍部,往東北走下山,就轉到迎風的下坡岩壁,樹木再度稀疏矮化,芒其草覆蓋大部份坡面,但行人的腳步已在裸岩上走出一道足跡,遇到堅硬的地質層,地面還保存著寸草不生的大片岩塊與明顯的紋理,走到這裡,我頻頻回頭觀賞走下來的岩面,覺得這段路是觀察唭哩岸石露頭的好地點,從岩層露頭處可以看到雪白的砂岩、不規則斜交的紋路、清晰的波痕與鐵銹色的染痕。

從唭哩岸山下降,經過一鞍部(左),通到軍艦岩步道,途中可觀賞唭哩岸石的大片露頭與紋理(右)。


這段下坡路很短,馬上接到對面稜上的步道,這時右邊有通到大學操場的路,我左轉走軍艦岩的小徑,接到山腰的另一條寬廣步道,泥土路面寬可行小汽車,中央卻鋪著人行石板,料想是這附近的交通要道,前行一小段,路邊有一指標,標示前面到照明寺1100米,後方到陽明大學300米,我發覺情況不對,今天行程並不到照明寺,立刻往回走,就在剛才路口不遠處看到左側山壁上有一小徑可通往軍艦岩,爬上去沒多久,又接到寬大的石階路面與分叉路,下坡的岔路可能下山去,往左上的才通往軍艦岩,走在稜上的平整石磚路,不久左側路邊有一座涼亭,然後就來到軍艦岩南端的岔路口,左叉路也通到照明寺,右邊則上軍艦岩。

唭哩岸步道接到繞行山腰的照明寺步道(左),上軍艦岩須反向而行,爬岩坡小徑上山,路上看見對面山壁的唭哩岸石露頭(右)。


從這邊上軍艦岩,只見石板路的盡頭有一塊巨岩,並無艦艇的形狀,與北邊過來所見的斷崖艦首形狀大不相同,這一側是單面山的緩坡,岩稜一直向東南緩降,上次回程我就從此稜走到榮總,這次我仍然走到岩頂眺望,回頭看唭哩岸山,憶起剛才在那山上所拍的螞蟻過岩頂鏡頭。再看北面從丹鳳山到烏尖連山的稜線,翠綠中帶點薄霧氣,天氣大概不會馬上變壞,應該可以照計劃走到磺溪山,不過早上在東華公園耽誤太久,現在將近中午,不可能趕回家吃中飯,於是打電話回家報告,然後走下軍艦岩,準備再闖磺溪山。

從南側寬平的步道可直接到達軍艦岩頂部(左),頂部的東南坡岩稜向下延伸甚長,表面佈滿風化遺跡(右)。


走回岩頂南端的岔路口,我選擇從軍艦左側的小路往北走,這條路可看到艦尾的凸岩從岩壁伸出,懸罩在垂直的底座上側,有點像多年前座落在北投石壇山附近的大砲岩,只是規模較小,今天從這裡拍照,想不到竟看到小時候熟悉的山影。我兩次從南北通過軍艦岩,發現方向與角度一改變,岩體的構造與形狀就不一樣,觀賞的意境也不同了。

軍艦岩西側的小徑所見的艦尾凸岩,形狀類似過去出現在石壇山附近的大砲岩。


繞到艦身北邊,我停下來,回頭再看一眼熟悉的軍艦雄姿,然後走進稜頂的森林,開始注意往磺溪山的路線。首先經過紀念章的打印台與涼亭,這是大眾路線必經之地,路線很清楚,我快步向北沿稜走。接著八九分鐘內,在林子裡先後遇到左邊的兩條岔路,都是通到照明寺的山徑,看來已接近丹鳳山稜的交會點,十二點正,果然爬上一個小山頭,看到一路標木柱,上面寫著「260峰南側分叉點」,確定這是往磺溪山的中途站,過了此點,步道縮小,路跡不太清楚,大概走此線者較少,此後我再也沒有碰到其他登山客。一路上還看到幾片路標布條,不久我發現右下側有墓園及一座懷恩亭,疑是誤入歧途,卻看到一路標柱子,註明到磺溪山(第一公墓)470米,距軍艦岩700米,可見並沒走錯,我出發前曾查閱地圖,知道磺溪山附近是公墓,但不知登山路線會經過墓園。

從軍艦岩往北走,會經過紀念章打印台與涼亭(左),然後通過260峰南側分叉點(右),是往磺溪山必經之路。


園區內步道石階縱橫交錯,我小心找路標,希望能循登山者的路線迅速離開,不過接下來一直沒看到路標或登山步條,在坡崁石牆上發現一處刮畫的箭頭,順著走下去也不得要領,越走越近山麓,不知底下有沒有聯外道路。我取出地圖研判,比較明顯的公墓聯外道路接近山稜頂部,應設法爬向稜線才能接上車道,這時路邊有一座正在修繕的新墳,我向工人問路,他們也說停車的道路在山頂,但說不清怎麼走。我退回箭頭記號,設法找路往上爬,就在一處上坡的路邊發現布條,順著鐵牛車的輪胎痕往上爬,來到山頂的公墓區,赫然看到樹上掛著磺溪山的名牌,再往前行就接到停著卡車的柏油路,終於找到出路了。
原來磺溪山頂就在墓園邊緣,公墓的聯外道路在磺溪山的北稜上,沿途可遠眺紗帽山與華崗,此時雲霧彌漫,大有山雨欲來之勢,我迎著路上充斥的家犬與野狗,快步疾行,經過靈骨塔與停車場,看見公墓入口處的牌樓,外面就是熟悉的硫磺谷與龍鳳谷遊客服務站,也有許多公車站牌,搭車下山非常方便。回想今天後半段的行程有點匆忙,也有迷航的紀錄,但總算如願完成,而且前段的途中有看花賞石的野趣,行程相當賞心悅目。

MAP軍艦岩及丹鳳山稜脈位置及登山路線簡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