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北端山區被劃入陽明山國家公園以後,市民的戶外休閒活動可說非常方便,園內的公共設施日益完善,公路及產業道路四通八達,遊園公車及小型巴士可到各處園區及景點,不論假日或非假日,遊客總是絡繹不絕。一般遊客常造訪的景點不外二子坪、小油坑、冷水坑、擎天崗等地,花季期間的陽明山,則以湖山路沿途的後山公園櫻花、花鐘,以及竹子湖的海芋田最吸引人,也是大眾所熟悉的陽明山印象。
在陽明山與北投、天母之間的山區,近年來許多過去的農路、古道、水圳步道一一被發掘報導出來,除了眾所周知的天母水管路以外,這些路線與行程並未在國家公園的規劃經營範圍內,所以沿途沒有指標與解說牌,一般遊客不得其門而入,但登山團體的嚮導紛紛探路,並帶隊尋幽探秘,在傳統的健行路線之外,增添了不少新的行程與體驗(參見文後步道簡圖)。
我們最近的健行與登山活動常出入陽明山與北投山區,尋訪這些較不為人知的步道小徑,只要花半天時間,即可遠離塵囂,擁抱鄉土農園,親近清溪水渠,洗盡身心疲憊。
【橫嶺古道】
九七年盛夏裡遊陽明山,我們選擇兩條後山公園外圍的古道以及大屯瀑布,來作半日的綠林清涼漫遊。站在陽明山公車總站向南仰望,可見紗帽山聳立眼前,這座圓墩形的火山被公路所環繞,北邊是通往後山公園的湖山路,東、南兩側是來往北投的紗帽路,西邊的湖底路較狹小,是一般泡湯客經常出入的六窟所在。在後山公園與紗帽山南端的頂半嶺之間,至今仍保留著一條森林小徑,人稱橫嶺古道(或叫黃嶺古道),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第一個目標,走完這條路以後,我們預計從陽投公路的鼎筆橋,走另一條陽峰古道,回到後山公園的大屯瀑布。
今天我們夫妻連兒子一家三口,與俞家大小兩人同遊,八點多約在陽明山車站集合,先沿湖山路走向後山公園,不久來到湖山路與湖底路的分叉口,左側較窄的一條就是湖底路,路口的標示牌寫著往六窟溫泉與若干休憩園區,後面的大樹旁隱約可看到一條小徑,入口處雖有高草漫生,但我判斷那就是橫嶺古道的北端登山口。
橫嶺古道的平緩泥土路,沿途林木茂盛,蕨類植物夾道。
進入小徑,果然發現是一條柳暗花明的林蔭步道,沿途都是平緩土路,沒有堅硬的石板,兩旁古木參天,林下蕨草與姑婆芋夾道,偶有竹林點綴,洋溢著古道純樸自然之美,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刻鐘就走到另一端出口,接上柏油路,以下的古道已被公路取代了。公路到此也是盡頭,路旁有一座天上廟,大門深鎖著,前面有廣大停車場與涼亭,三五遊客駐足休憩,想不到在大眾化的陽明山園區,還有如此隱秘的景點,不知這些遊客從何處來,與迎面而來的一對夫妻打招呼時,才知道他們搭小巴士到六窟,順便來走橫嶺古道。
橫嶺古道末端經過竹林(左),其出口公路旁有一座天上廟(右)。
這條公路建在寬稜上,走下去約兩三分鐘,碰到兩側都有石階步道,查看資料及地圖,左下的步道向南行,應可通到紗帽路的頂半嶺車站,再接下方的半嶺水圳步道,經半嶺產業道路,通過中山北路七段219巷,到達天母的圓環。右邊下山的步道可接北側的湖底路,一邊通到六窟,一邊接陽投公路的紗帽橋,由於下一個目標是陽峰古道的鼎筆橋,我們就採取較短的捷徑,由右側石階下山,十分鐘後到達湖底路的10-12號民宅,然後左轉走公路下山,不久來到陽投公路的紗帽橋,順公路北行,在路的大迴轉處看到磺溪上的鼎筆橋。
沿著紗帽路走向鼎筆橋(左),找到橋邊的跨溪小橋(右),就是陽峰古道南段的登山口。
【陽峰古道】
鼎筆橋是北投的泉源路與陽明山紗帽路的交匯處,兩邊分別有寶山招待所與陽明淨水廠,由招待所左側的小橋跨過溪,就進入陽峰古道的小徑。登山界所稱的陽峰古道有兩段,由此到湖山路二段出口算是南段,再經由青春嶺到竹子湖的一段則叫北段。南段的入口有「山水雲」團隊釘在樹上的小路標,小徑一開始通過招待所的左側,隱約可見裡面的私人別墅花園,據說是從前的溫泉旅社改建而成。不久經過淨水廠右側的水泥小徑,圍牆外布滿粗大的鐵水管,並有水源重地的禁入警告牌,從旁邊的老樹下繞過水廠,登上稜頂,變成平整好走的泥土古道。
陽峰古道的開頭路段經過淨水廠的外牆。
陽峰古道經過通過天然林,接近大坑村落的福德宮。
古道緩坡上升,路也變寬,途經農地菜園及天然林,充滿鄉村野趣。向西眺望磺溪上游的溪谷與山麓,可看到對岸的層層梯田與果園,查閱地圖,得知那是十八分與東昇路附近的山坡,最近登山界也在那裡走出一條十八分拐圳步道,我們改天將會探訪。近處山坡是頂湖山(662公尺)的尾稜,但我們由低處仰望,也許看不到山頂,不過後方突出幾個更高的山頭,判斷應該是大屯山的主峰到南峰一線。
漫步隨路轉上稜線,經過一片相思樹夾道的路段,聽到上坡方向的人聲與狗吠,看看錶,從鼎筆橋至此不到半小時,陽峰古道之行已接近尾聲了,步道盡頭有一鐵柵欄,後面則是柏油路鄉道與成排的民宅,此地名叫大坑,屬湖山路二段的一條巷子,首先經過一處休閒觀光農園,旁邊有一座土地公廟,乃此地地標,人稱大坑福德宮,我們在廟旁的漱洗槽洗去汗水,隨後順路上行,接到湖山路二段的小九公車站,這路口位於花鐘與大屯瀑布之間,是後山公園通往北投必經之路。
大坑福德宮是陽峰古道的重要地標(左),距離大屯瀑布的登山口(右)很近。
我們在候車亭休息,吃水果及點心,已將近十一點,本來計劃經花鐘走回陽明山車站,午餐後結束行程下山,估計回到車站大概要花一小時。這時俞兄說他在竹子湖的入口處有熟識的餐廳,他常帶朋友去,我查看地圖,由此經大屯瀑布與青春嶺步道,走到竹子湖也需花一個鐘頭,到那邊吃午餐再搭小九巴士回家,不失為一替代方案,而且增加一段青春嶺水管路的行程,由竹子湖到天母的水管路體驗也更完整。
【青春嶺】
一行人沿湖山路走向峰頂橋,五分鐘後就到達大屯瀑布的入口,圓形牌門通向溪邊的步道,沿著石階步步高升,看到不少遊客在溪邊林下休憩野餐,夏天到此地避暑的確很愜意,路上有幾座小橋,跨溪通到對岸的賞瀑步道,橋上橋下也都有遊客停留。爬到大屯瀑下方的水潭,大家氣喘如牛,停下腳步休息拭汗,我就走下溪中去拍瀑布景色。
大屯瀑布下方溪谷有小橋流水與野餐桌椅,吸引不少遊客。
大屯瀑布高約兩三層樓,流水穿梭於傾斜的斷層岩塊之間,僅下段匯成較寬的白水簾,衝入水潭而發出巨響,瀑布前方有一跨溪古橋,其瘦長挺直的橋墩將橋面托出溪中石堆之上,也許當雨季水量大增之時,如此設計可避免洪水衝上橋面,根據文獻記載,這座古橋上雖有狹窄的人行道,其實主要功能是輸送自來水管,故稱為「第一水管橋」。這條溪的上游發源於竹子湖(東湖溪),其下游流到天母,即磺溪,日治時期在竹子湖發現優良水源(第一水源),當時即挖井取水,以水管輸送,經青春嶺及大屯瀑的這座水管橋,通到紗帽山南麓的「第三淨水廠」,再經天母水管路運下山,供民生用水。整個草山水道系統,已被市政府指定為古蹟。
拍完瀑景,回到瀑布下方的水潭,左側有一岔路,我們由此路拾階而上,路口上方的山壁鑲著一塊大理石碑,刻有「青春嶺」三字,面對眼前這險峻的石階,配上大理石的題字,頗有考驗體能的意味。當我緩緩啟步,遠遠看到題字時,兒子已一馬當先,衝上石階高處,我連忙叫他回來,在石碑旁幫他照相留念,記得我年青時曾走過此路,當時不覺得路有多陡峭,也沒看見青春嶺的石碑,更沒留下任何影像。
大屯瀑布與橫跨瀑前的第一水管橋。
青春嶺步道是一條急斜的水管路,一開始就有粗大的黑水管橫過路面,沿途不時看到水管伴隨在側,並有龐大水泥柱固定於地面,估計水管的傾斜角,當在三四十度以上,這陡坡一路直上,至少有三四百級,雖走在濃密的森林底層,時近夏日正午,我們仍然揮汗如雨,好不容易走過半途,步徑轉彎,翻過稜脊,吹來陣陣涼風,我們夫妻倆忍不住坐在階梯上大休一番,這時走在前面的年青小伙子已不知去向。
休息後再度出發,已覺得如履平地,事實上陡坡已過,我們通過一隘門,可能是昔日水道的管制哨,接著經過第一續水井的方形石屋,此屋由水源處以地下水道引水上來,再經青春嶺的水管路輸送水下山,到達第三淨水廠。過了石屋,走一小段平坦路面,就到玉瀧谷的涼亭與青春嶺小吃店,我們小休片刻,又繼續上路,這時步道消失,接上一條單線寬的柏油路,來到猴崁產業道路。
陡峻無比的青春嶺步道與路旁的輸水管。
步道與產業道路的交接口附近,有三株高大的楓香樹,樹下有另一條步道穿入森林,根據我所收集的資料與地圖顯示,這是陽峰古道的另一段,應該稱為北段,可通到湖田國小,接竹子湖路,進入竹子湖盆地,我查看步道入口,果然樹上有山水雲註明陽峰古道的指標。本來今天預定路線並不包括這段路,既然修改計劃,爬上青春嶺,這段陽峰古道應該走完,以求探路完整,但考慮時間已過中午,大家饑腸轆轆,且有兒童與年青人同行,理應先到餐廳,解決民生問題才對,我估算一下路程,直接走猴崁產業道路到竹子湖,大約只有一公里左右,於是我們順柏油路走下去,轉幾個小彎,就接上竹子湖路,至於陽峰古道北段,恐怕要另外安排一趟旅程了。
我們在竹子湖的小九公車站牌下方,找到那家名叫「發現」的園藝餐廳,享受一頓豐盛的鄉村野味午餐。午後兩點多才上公路等巴士,那知等了一個鐘頭才見車子到來,下山到北投已是三點半了。想起若自行開車,就不必空等這一小時,但話又說回來,像我們今天這樣東探西尋,南進北出的行程,中途又隨興改道,豈是開車族所能享受得到的漫遊樂趣?
1 則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