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

七星山上七樣情(上)(作者 - 林迷)

七星山位於台北市北方,主峰海拔1120公尺,是北市境內的第一高峰,也是北台灣的最高峰,從北部各角落眺望七星山,那典型的角錐形火山很容易辨認,它與大屯山與面天山連成一線東西向的山脈,但其東西兩側的鞍部較低,故山體獨立,呈現雄霸一方的氣勢。從小學開始,我便經常由教室窗口望著七星山,心想有朝一日要登頂一覽天下,到高中年代開始爬這座山,大學時期高山活動的行前集訓,也是由七星山沿稜脈縱走到面天山。我從事教學研究早期,曾與學生做過大屯山的植物群落調查,後來研究工作轉到台灣各地進行,七星山與大屯山便漸漸疏遠了。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立後,雖然參與公園內的幾次保育研究會議,也走過幾條健行路線,目睹國家公園對境內健行路線的規劃與整建成效,但一直還沒有再登上七星山,料想七星山應該也有一番新風貌了。接下來的假日登山,我開始計劃七星山的路線,兩年內走了七趟,體驗了各種不同的風情。
      七星山步道小徑與周邊交通略圖

【七星公園浴清風】
九十五年的夏天,趁著到陽明山開會之便,計畫在會後往山區走走,回到久違的七星山。開完會已是下午三點半,夏天日照較長,我想可以上七星山走一回,在國家公園管理處大門外看到登山口,就順著石板步道漫步上去,小徑開在公路上方,幾乎沒有坡度,十分鐘後接到苗圃登山口,記得以前就是從這裡爬七星山,標示牌寫著往主峰與七星公園,我沒聽過七星公園,料想是新闢的設施。
由苗圃登山口向上,小徑開始在森林中步步高升,步道以工整的石板砌成,在平坦處則路面兩旁圍著石磚,中間以小石子填充。陽明山國家公園屬於都會區的自然公園,與台北市境內或近郊的山區一樣,步道的使用率很高,尤以假日為然,鬆軟的泥土小徑久經踐踏以後,土壤變得密實堅硬,常下陷成溝,坡地也容易產生層片狀的侵蝕,導致土壤流失與樹根裸露,所以步道的鋪面不失為維護路面的有效措施,但新鋪的工整石板,使一些步道的古樸風味盡失,則是無可避免的憾事。
由於東北季風的影響,七星山各方位的森林發育差異頗大,背風的南面森林發育良好。下午山區有雲,走在林子裡陰沉沉地彷若黃昏,加上今天無風,在靜悄悄的步道一路上攀,不免汗流浹背,很想走出森林到草原上清涼一番。約過了半個鐘頭,遇到一個岔路,這裡有里程標示,右邊的步道往冷水坑(1.7K),左邊的步道則可通主峰(0.9K)與七星公園(0.2K),我繼續由左道上行,不到五分鐘又遇一個分岔路,路口有一座木造涼亭,此地海拔840公尺,直上的步道往七星主峰,右邊的步道橫行到七星公園,只有200公尺,我選擇右行,七星公園對我來說是新的景點。

  林蔭下的苗圃線步道通往亮麗的七星公園

  七星公園的亭台與園內的草原步道


走了幾分鐘,眼前忽然亮起來,終於走出密林,來到一片寬廣的大草原,這裡顯然是七星東峰南面的一個小型台階地,經整地後只留邊緣的森林,台地上闢為草原與石板步道,草原間散落著幾座涼亭與休憩樓台,三五遊客倘佯其間,笑語與歌聲流盪於微風中,好一幅夏日午後的公園景觀。公園內碧草如茵,沒有大樹,視野極為遼闊,北面的七星東峰雄踞天邊,金字塔形的山体滿佈林木,接近峰頂才轉變成草原。南邊山腳下近處是菁山小鎮與仰德大道的翠綠山嶺,遠處則是基隆河谷與內湖松山街道,向南到信義區的層層大廈前後相疊,101大樓如一柱擎天,更遠的四獸山以及木柵石碇諸山已籠罩在薄暮的雲霧之中。西側的視線被大屯山背光的山影擋去大半,西斜的落日灑下光與影,只見關渡平原與北投街道躲在淡水河岸的小山稜陰影中,而淡水河口似乎閃著水光,把對岸的觀音山隔離在後方。反觀東面,近處的冷水坑到擎天崗一線,也被七股山與竹子山的陰影籠罩著,遠處的大尖後山與磺嘴山則高聳在落日餘暉中。

  七星公園的樓閣點綴著背景的七星東峰

  公園西望閃爍著暮色水光的觀音山與淡水河口

  公園南眺在一片煙塵中的台北市區與101大樓

  公園東方的大尖後山與磺嘴山浴著落日餘暉


七星公園海拔約800多公尺,夏天午後清風徐來,到此登高望遠,避暑納涼頗為逍遙,難怪有那麼多遊客駐足在此,料想必公園有更為快捷的出入途徑。於是我流連拍照後,找到小徑向東方走,不久遇到攀登東峰的步道,我向上走了一小段,居高臨下看到七星公園的全景,看看時間已近五點,不宜登頂,今天應該把東邊下山的路與登山口先摸清楚,乃回頭往下走,來到教育電台的廠房,其高架的天線遠處就看得到,這裡的地勢我就熟悉了,記得以前探訪夢幻湖曾經來過,是從中湖戰備道上來的,此處路標註明距冷水坑服務站1K,服務站乃是國家公園成立後才有的設施,而中湖道路也延伸至擎天崗,並向南開闢到陽明山中山樓與山仔后,如此七星山的四周都有公路圍繞,四面也都有登山口。
我在教育電台下面遇到岔路,右下冷水坑0.7K,看起來一路上是草原,左邊的路往夢幻湖,我想順道去看看,乃沿水泥車道走,經過一個鞍部,居然由山嶺缺口看到山下遠處的金山海岸了。五點鐘左右由路肩下望,看到山谷裡的夢幻湖,旋即隨著彎道下至湖邊,湖面似比以前縮小,水草長得相當茂密,看來湖泊演替已有不少改變。這時路上出現一柵欄,指出前方道路封閉,我只好由右側小徑下去,接到夢幻湖停車場,再下山接中湖路,右轉沿公路到冷水坑遊憩區,這裡有遊園公車與小15路公車經過,可搭回陽明山或劍潭捷運站,我在遊憩區的停車場內找到公車站牌,乃獨自坐在站牌下等車,五點四十分下山班車經過停車場外的公路,但並不開進裡面的站牌就揚長而去了,我起身追趕已來不及,望車興嘆之餘,我只好徒步下山,在蒼茫的暮色中快步疾行,七點鐘左右才回到陽明山車站,結束這趟夏日午後的漫遊。

  東峰步道俯瞰七星公園的草原步道與人影

  七星公園東北方的夢幻湖倒映天光樹影


走過七星公園與冷水坑後,覺得山區路況已有不少變動,我的古早記憶已不足取,乃開始收集七星山的最新登山資料。主要的登山口有四個,上次出發的苗圃登山口可說是南面山口,由七星山南側的步道攀升至主峰鞍部,稱為苗圃線。西面的登山口在竹子湖測候所以北的陽金公路旁,可通往金露天宮,並有小徑接到苗圃線及小油坑線。北邊的登頂路稱為小油坑線,登山口在小油坑遊憩區的停車場南側,此地海拔820公尺,距七星主峰只有1.6公里,可能是最短的登頂路線。東側的登山口在上次走過的冷水坑,先到七星公園,再登東鋒(1110公尺),然後經鞍部上主峰,這些路線都有明確的指標與現場解說牌,可說是大眾化旅程。

【七星幽谷闖迷霧】
七星山頂是一個火山口,其四周有七個山頭圍繞一個窪谷而得名,比較顯著的山峰為主峰、東峰與南峰,峰頂上大多是芒草原或矮箭竹林(包籜矢竹),而中間的窪地可稱為七星幽谷,亦有人稱為「天坪」,此處有茂盛的昆蘭樹密林,還有零星的柳杉,林下植群繁茂,因谷地土壤較濕,且東西北三面有山壁遮風,才得以發育出這片森林。最近的登山界出現許多造訪七星幽谷的記錄,緣起於谷中發現若干奇特的地形地物,包括金字塔、古墓、祭壇、月形池、神秘洞穴等,另有一些類似先民遺跡的巨型石雕,有人認為金字塔與石雕可能是台灣巨石文明的遺跡,更有凱達格蘭族後裔的文史工作者深信,七星山是凱達格蘭人的聖山,這些遺跡乃族人早期文明的產物,而金字塔極可能是台灣原住民與外星人進行第三類接觸的平台。這種種傳說流傳於山友之間,七星幽谷便有了另一個名稱「凱達格蘭遺址」。
接下來的探查行程,我想從北邊的登山口上主峰,先到山頂瞭解最近山況,順道造訪傳說中的凱達格蘭遺址。計劃既定,乃等待空閒的日子與好天氣,無奈北部天氣多陰雨,尤其大屯山脈一帶更因東北季風影響,少有天晴的日子。一個秋天晴朗的週末,我先搭捷運到劍潭站,再轉紅五公車上陽明山,從公車窗展望北邊山區,已有些雲霧出現,等到轉搭遊園公車經過竹子湖時,漸漸進入濃密的霧裡,到二子坪已伸手不見五指。車子在此掉頭,駛向七星山鞍部的小油坑,本想在此下車找登山口,司機說車子會開到上面遊客服務站旁的登山口,我就聽他建議,坐車到山崗上的大停車場,到站下車的只有我一個人,在車站牌旁看到登山口的石階與解說牌在霧中若隱若現。
雖然從前由小油坑爬過七星山,但這條新鋪的石板路卻是新的体驗,眼看四周白茫茫一片,蕭蕭的風聲挾帶著雨打在箭竹葉的滴答聲,令我感到有些悽涼,在登山口遲疑片刻,明知爬上去也看不到任何景物,但這一趟上山的意願憋了好久,今日已到山下,不如作一次霧中遊,享受七星山不同的風貌。主意既定,取出備用雨傘與登山杖,正準備上路,忽然由停車場的白霧幔中竄出幾個人影,問我遊客服務站在何處,我剛才聽司機說會經過服務站,但路上卻沒看到,只好說抱歉,我也沒到過,二十幾年來我今天首次回到小油坑,並不知這裡設有服務站。後來另一趟登山行程經過這裡,才發現其實服務站就在登山口斜對面約三十公尺處,只怪今天濃霧掩蓋了一切。

  撥拂濃霧走上雲端的小油坑步道


由登山口上行,一路上霧濃得看不清幾尺外的石階,但路線清楚,沒有迷途之虞。步道兩側飄來陣陣硫黃味,大概通過七星山西側的大硫氣口(即小油坑),但硫氣與白霧融為一体,分不清彼此了。不久在陡峭的石板路左側箭竹叢中,看到似有不明的路跡,根據收集的資訊,可能是通往七星池的小徑,那是一個人跡罕至的秘境,不在今天行程之列,乃繼續上行,通過路邊的幾處小硫磺礦,由登山口起步約20分鐘後,通過距主峰1公里的旅程碑。
這一登峰路線沿途大多是芒草或箭竹叢,僅在經過海拔1000公尺路標之前,在山坡上有幾叢昆欄樹之疏林,過此路段後,小徑轉上稜線,穿過一片昆欄樹之密林。這時我放慢腳步,凝視路旁的森林,昆欄樹又叫「雲葉」,雲霧在樹木之間灑下層層疊疊的白紗,使視野所及的樹木遠近分明,而昆欄樹在霧中呈現舒展的枝葉,株株儀態萬千,近處的樹如水墨畫中強勁的筆觸,遠處的樹則如蒼茫中的綠影,將身心帶入無窮的深遽空間和遐思,這種雲霧裡的森林景觀,是大太陽下看不到的,今天在霧裡出遊應該不會後悔了。

  霧中的樹影竹叢令人駐足不忍離去

  峻嶺.古道.老樹.沉霧.空山足音.人在蒼茫中


大約又過了20分鐘,到達海拔1040公尺之觀景台,這是位於小山頭上的展望場所,但今天沒有絲毫視野,我不作停留就隨石板小徑走入箭竹叢中,不久在路的左側下方看到小型的土地公廟,據說這是台北海拔最高的土地公,又走幾步,右側之箭竹中似有一不明的縫隙,料想是通到七星幽谷凱達格蘭遺址的入口,我決定先上主峰,由此隨小徑再爬坡上行,終於登上峰頂,總計自小油坑至主峰共花一小時。記得以前山頂有一兩層樓高的雷達站鋼架,如今已經拆除,只剩木造平台,另一邊是往東鋒的路徑,由於雲霧正濃,且開始飄雨,我沒在山頂停留,也不打算再續登東峰,匆匆循原路下山,準備進入七星幽谷。
回到幽谷的入口,碰巧遇到短暫的雲雨消歇,我收起雨傘,戴上手套,鑽入疑是通往遺址的箭竹叢裡,進入高過人身的竹林後,發現稠密的竹稈間有明顯的小通道,雖然極其狹窄,但可容一人低頭穿過,可見這條未開闢的路線遊客不多。這時雨水又轉劇,我來不及穿雨衣,也不能撐傘,強行鑽過竹林導致衣褲盡被竹葉抹刷,不到幾分鐘全身已濕透了。不久竹叢漸漸減少,頭頂上出現大片昆欄樹枝葉,顯然已進入森林,林下長滿灌木與羊齒植物,這是山谷中的闊葉樹林,我又陶醉於觀賞霧裡的昆欄樹,忘了滂沱大雨的洗淋。

  鑽過箭竹進入霧紗低垂的七星幽谷森林


在泥濘的小徑穿梭一陣子,雨變小了,但雲霧轉濃,我收回視線直視地面,小心踏過滑溜溜的石塊,忽然感覺眼前地面變得空曠起來,小樹與灌木好像被清除了一些,形成一個林間的小廣場,抬頭一看,眼前的霧裡有一堆造型奇特的巨石,中間似有一透光的空窗,我被這林中突然出現的不尋常景物嚇了一跳,但也有莫名的興奮,終於來到傳說中的凱達格蘭遺址了。
霧中的巨石堆顯然是這片昆欄樹林裡的異物,其底部似有一較寬的座台,上面豎立著兩塊相鄰的粗岩柱,約有兩三人高,其頂部微縮如頸,各支撐著一塊形似頭部的角錐狀大石,在灰暗的霧裡,整座岩石有如兩頭恐龍怪獸對嘴相親,黑漆漆的剪影浮現在樹木之間,唯有頸部之間留下一個菱形的空窗,呈現背後的亮光與樹影,這就是被稱為恐龍石的祭獸壇,也是遺址裡最容易辨認的物件。

  霧裡矇矓的恐龍巨石有如怪獸剪影


我被這一幅神奇的畫面震懾良久,才取出像機拍攝,兩下子相機就打濕了。我也覺得濕衣裹膚,全身冰涼,必須趕快運動驅寒,於是急行找路,不覺繞到祭獸壇後面,這裡又看到一片三角形的大石壁與廣場,可能是所謂祭天壇或七星錐的地方,廣場止於茂密的箭竹堆,前面這片竹叢又高又廣,深向遠處的白霧裡,我試圖走進竹堆,尋找另一個遺址的金字塔小山,但霧中竹海茫茫,沒有特殊的地物可供參考,竹叢中處處可見若有若無的路跡,從竹縫間又看不見幽谷四周的山峰,幾回亂闖已不辨東西,只知身陷一片無垠的箭竹叢,好幾次繞一大圈後好像又回到剛才經過的地方,我不免心慌意亂,如此大約過了20分鐘,我判斷偏離幽谷中的森林越來越遠,終至迷失方向,想找回恐龍石的路都徒勞無功了。

  七星幽谷的迷霧森林隱藏著無限神秘


在白茫茫的霧裡竹海中,我覺得不能再亂闖,也不能寄望無意中會闖回原來的路,必須定下心來,作個合理的判斷與假設的搜尋目標。我蹲下來躲在竹叢下,取出萬分之一地圖仔細研究七星谷的地形。在霧中看不到可供辨認的景物,唯一可感覺到的是地形的變化,在剛才的漫遊中,我感覺不出途中有明顯的上坡或下坡行徑,雖然不知走了多遠,但推測應該還在七星谷中,否則山谷的東北西三面皆有山峰,走出山谷會有上坡地形,南面則沒有山峰,若闖出山谷應該會遇到下坡的路段,我看到地圖中在山谷的南邊有一塊平坦地形,推斷我可能一直在此打轉,而這平坦地的東側不遠處應該有苗圃線的步道經過,向東搜索可能是脫困的捷徑。於是我取出指南針定位,嘗試保持往東直走,不久進入森林,箭竹逐漸消失,林子底下又見茂密的蕨類植物和灌木,但比箭竹林好走多了,大約幾分鐘後,走出森林,眼前又看到密不透風的箭竹叢與滿天白霧,正在猶豫不前,忽然聽到竹叢那端有人聲傳來,乃撥開竹稈鑽行進去,不久接到一條由上而下的石階步道,剛才的登山客已走遠了,我判斷這條路應該是從主峰與東峰之間的鞍部下來的登山步道,也就是苗圃線,不論如何,到此總算脫離苦海了。
脫困後心情鬆坦不少,這時雨停了,但我不敢耽擱,一路下行,雲霧漸漸散開,不久果然經過海拔840m的木造涼亭,也就是通往七星公園的分岔路,七星山南邊天氣比較好,路上開始遇見上行的遊客,寒暄問好之際,我彷彿從時空隧道回到現實世界,半小時後抵達苗圃登山口。上車之前,雖然換了乾的內衣,但外衣與褲子仍未是濕冷的,坐冷氣公車回家後,感冒病了好幾天。

【七星絕頂數峰巒】
雖然走過苗圃線與小油坑線兩條路徑,但一直沒有在晴天登上七星山頂,看清整個大屯火山脈的新近面貌,我一直等著晴天與假日空檔配合,以便上山,有兩次在台北看似豔陽高照,趕上遊園公車,到達七星山鞍部又見雨飄霧漫,只好原車回家。過了一年的暑假剛開始,終於盼到一個假日,遊園公車經過七星山鞍部時還算是好天氣,看得到遠近山景,我決定到冷水坑下車,由東側的路線登七星山。八點半到冷水坑,公路兩旁與山崗上遊人如織,路上方的台地有幾座涼亭,遊客群集閒聊,我上去一看,原來是有名的冷水坑公共溫泉,湯屋就在涼亭後面,開放時間由上午九點到下午九點,下山來此泡湯也許是種享受,難怪很多登山行程選擇冷水坑為終點。湯屋右側有步道,標明一邊可到中湖,另一邊到七星公園,但沒有遊客走這條路,我看很多隊伍陸續到來,由公車站牌旁邊的石階步道上山,我就走下公路去加入登山行列。
今天我只有半天空閒,預計在視線良好的情況下走完七星東峰與主峰,享受登峰點閱七個山頭的樂趣,這條路線是先爬到七星公園上方的教育電台,再上東峰,下鞍部後接著上主峰,由小油坑線下山,沿途經過七星山的東坡與北坡,由於冬季東北季風的影響,這兩坡面只有局部蔽風處有森林,大部分路線都經過芒草原與箭竹叢,因此天晴時展望良好,頗有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草原氣勢,與西南兩線登山路徑的森林景觀大異其趣。

  大隊人馬爬過冷水坑上方的草原步道


登山口的標牌註明到中山樓4K,到七星公園0.7K。我隨大隊人馬於八點五十分上山,在芒草原間左右穿梭,經過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的標示牌,不久冷水坑服務站與停車場已縮小如模型,呈現在山腳下。接著遇到岔路,到中山樓往左行,我們取右往七星公園,途經一小山崗上的涼亭,這裡的山坡有好幾處小台地,過了800公尺海拔的標牌後,又走上一台地崖邊的小徑,這時七星東峰出現在頭頂天際,上方的登山客細小如蟻群,在草坡山徑迴旋前進。由登山口出發半小時後,來到一個山崗上,有一座雙層的水泥涼亭,走下山崗又有幾組石桌椅的休息區,這時天氣轉陰,頭頂上有些薄雲,遊客紛紛坐下來休息。這裡已接近教育廣播電台,可見到發射天線高立山坡上,上次從苗圃線曾走到此地,也就是在七星公園上方。由冷水坑上來的步道接上一段水泥車道,右往夢幻湖,左前行才是登七星山的路,遊客大夥往前經過教育電台,然後分成兩組各奔前程,大部份人走下七星公園,他們在公園休憩後,預計從苗圃線下山,我隨另一小隊人右轉走上往七星東峰的步道,這裡離東峰約一公里行程。

  七星公園東方山崗上的雙層涼亭是登東峰必經之路


步道在七星山東南坡的草原上蜿蜒上升,此時只見北面是東峰龐大的山体,兩側雲氣奔騰,遠處山巒時隱時現,不易辨識山容,只有南邊的山腳下放晴,可展望紗帽山、山仔后至青山路一帶,更遠的山下台北市則在雲團之下,呈現迷濛一片。這條路最醒目的景色是俯瞰山坡下的七星公園,在之字形的步道上時常看到公園草地上的星形放射步道,遊客的移動也清楚可見,隨路線高昇,公園的影像也越來越小。路上只有一小段石階步道穿過森林,出了森林就經過海拔1000公尺的標牌,再往上已接近峰頂草原,雲在飄流,彷彿山頭在移動,站在草叢間的石塊上,東峰上的人影已近在咫尺,我搖手吶喊,登頂的山友也揮手示意。走下石塊正準備上路,回過頭下望,赫然發現夢幻湖就在東南方山麓,連忙取出望遠鏡頭,近攝湖水倒映湖邊杉林的美景。

  東峰步道途中到處可見山下的七星公園

  登山小徑通過東峰南邊的兩個小山頭


我們於十點二十分登上東峰,回頭南望,小徑在登頂前繞過兩個小山頭,但這兩小丘高差很小,一般地圖看不到,其位置應該在七星山火山口的邊緣上,可算入山頂七個山頭之列。這時東邊有大片雲,近處的擎天崗與遠方的磺嘴山都看不到,北邊也是一團霧氣,看不到高大的竹子山,小觀音山頂的電台天線隱約可見。東峰山頂所看到的景觀就只有西北側的主峰與西側的南峰,在南峰的北邊還有兩個不明顯的小丘,小油坑線的步道也穿越過其間,總計火山口壁緣有四個小丘與主峰、東峰、南峰等三個顯著山頭,七星山名之由來或許可如此解釋吧?站在東峰頂看這些峰巒都被芒草與箭竹叢所覆蓋,只有被峰巒所圍繞的七星幽谷有一小片森林生長著,那就是上次在濃霧大雨中深入探險的凱達格蘭遺址所在,我一直注視這叢森林,回想上次迷途歷險的情節。離開東峰之前,主峰與南峰之間雲霧稍散,兩山背後露出大屯山主峰的平頂山形,更遠的面天山也顯現其獨特的圓頂。

  東峰展望主峰(右)、南峰(左)、中間二小山與山谷森林

  由鞍部回望七星東峰與鄰近的小山頭


由東峰往主峰走,五分鐘可沿步道下至兩山間的鞍部,這裡往左下有一條步道,就是苗圃線上來的登山路徑,今天打算要上主峰,乃繼續前進,七八分鐘後登上主峰頂,有不少山友坐在山頂平台上休息。這時雖然將近中午,但烈日未露臉,山間雲霧奔騰,也有陣陣涼風,消除了一路跋涉之苦,可惜無法盡興飽覽遠近群山,東北兩面仍是厚雲深鎖,只有西邊與南邊仍有展望。西方隔著薄霧看見大屯主峰橫亙天際,其左側後方的大屯西峰與面天山有如一抹藍煙,有點模糊不清了。倒是大屯主峰下的竹子湖盆地在淡嵐中現形,鄉間小路與花田農舍清晰可見,而浮現在這盆地景色上方的,則是七星山主峰西北側的一個小山崗,上面的觀景平台與解說牌在背景嵐煙襯托下格外醒目。南邊的視野可遠看紗帽山與山仔后的街道,至於更近的景物,則是七星南峰與七星幽谷,南峰高出谷地甚多,是明顯的山峰,察看地形圖,可見這個位居火山口底部的幽谷,在東、西、北三壁都有山峰圍著,僅南面沒有顯著山頭,由七星主峰南望,谷地的南界似乎只呈現一道橫嶺,嶺上是草原或箭竹與一些散生小樹,但細看嶺上草原,有幾塊小丘或巨石散落其間,其中位在橫嶺中央的一座小丘最為特殊,呈正三角形,形狀像金字塔,估計其高度約只有20-30公尺,表面密被芒草,這些特徵似符合七星幽谷中凱達格蘭遺址的景像,即稱為金字塔或凱達格蘭山的小丘,上次在雨霧中並未看到,可能鑽箭竹走過頭,隨即在箭竹與草原間亂闖而迷途了。後來再度專程進入七星幽谷探查(見後文),證實判斷無誤,可見主峰頂看得見谷中的遺址所在地,但除金字塔以外,其他遺址地物都被森林覆蓋,無法看到。

  主峰下的步道俯視七星谷南緣的金字塔出現在雲隙陽光下


由主峰快步走下往小油坑的步道,五分鐘即到一個小鞍部,這裡就是凱達格蘭遺址的入口,今天中午要趕下山,所以不打算進入幽谷。一路下行通過南峰北側的小山頭,十分鐘後來到山崗上的觀景台與解說牌,以前曾在霧中走這條路,在此台上毫無展望,這次到台上休息,總算飽覽大屯山與竹子湖的景色。小油坑路線開闢在七星山北坡,沿途只有在景觀台下方有少數昆欄樹林,其餘大部份經過高大的芒草原,下半段還有幾處硫氣孔,路旁白煙裊裊,最下方的路就位在小油坑大硫氣裂孔的崖邊上,濃煙如白雲陣陣上飄,瀰漫在石階步道上,小油坑停車場與遊客中心出現在白煙下方的山麓,意味著今日旅途已到終點。
由觀景台走到遊客中心旁的登山口,大約花了半小時,服務站旁的步道延伸到大硫氣孔的邊緣,在此可看到整個小油坑裂谷的全貌,小油坑與冷水坑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主要火山遺跡景點,今日旅途連接這兩個景點,途中登臨主峰與東峰,又覽遍七星谷四周的大小峰巒,對於七星山的山形與地勢終於有了新的認識。

  由小油坑遊客中心仰望硫氣孔與主峰登山步道

七星山上七樣情(下)(作者 - 林迷)

【七星窪谷覓隱池】
幾趟七星山的行程走下來,我對一般路線與景點已大致掌握,接下來只剩西側的登頂路線沒走過,此外凱達格蘭遺址尚未看清楚,七星池則未曾到過,這些路線與地點都沒有公開標示的路徑與現場指標,算是七星山區的秘境,只有登山社團的嚮導帶隊到訪,一般遊客不得其門而入,接著我在七星山的探查就鎖定這幾條路線。
初探凱達格蘭遺址後,對上次在雨霧中看到的恐龍石奇景難以忘懷,一直想擇日再訪,到了初冬的一個難得的晴天,我終於又搭上遊園公車,這次還邀老婆與兒子同行,那知過了七星山站,從山的北側流過來陣陣雲霧,來到小油坑遊客中心又是白茫茫一片,顯然迎風面的天氣和山南的台北完全不同,但既已帶人來到山下,也只好上山一遊,雖然無法登高望遠,卻可免去日曬之苦,還可享受霧中草原與昆欄樹林的矇矓之美。這次我們在大霧中登上七星山,幸好沒有下雨,回程就鑽箭竹叢進入凱達格蘭遺址,在恐龍石前與家人拍照留念,由於濃霧仍深鎖七星谷,視線極為有限,且竹葉的霧水也弄濕了衣褲,我們不再深入探查,就由原路退回小油坑登山步道,下山回到家,發現山南的台北仍然是晴天。
大約過了半年多,我又找機會回到七星山,這次想一併探查七星池與七星幽谷,所以選在經常有雷陣雨的初夏來進行,一方面想避開東北季風的雨霧,另考慮夏季大雨後七星池才可望積水成池。這一天我在八點鐘就坐遊園公車來到陽金公路的小油坑站,司機說小油坑遊客中心有車輛管制,遊客必須步行上去,我下車徒步上山,發現上山的公路擠滿跑步的遊客,原來今天國家公園舉辦路跑,終點就在遊客中心,我花了二十分鐘通過擁擠而興奮的人群,才到達小油坑步道的登山口。

  爬上小油坑步道俯視山下路跑賽事的車水馬龍盛況

  鑽過竹縫間的小徑尋找隱秘的七星池窪地


由登山口沿步道走上去,十分鐘後通過0.2k里程碑,回頭下望,小油坑停車場的車水馬龍與人山人海,在山腳下清晰可見,這種大場面相當罕見。不久左側路邊排水溝出現一鐵柵蓋,這可視為七星池的指標,其入口就在鐵蓋上方約十步的草叢裡,撥開草堆鑽進去,可看出有一絲人走的路跡,鑽行約三十公尺後,幾株灌木上綁著布條,可確定是七星池的通路。這條不明顯的小徑橫過兩條小稜,起初穿過密不通風的芒草叢,後來經過高大的箭竹林,大約十分鐘後,右側出現樹叢與山崖下的空地,由樹縫下望可見一空曠窪谷,這就是七星池了,雖然前兩天下過雷雨,但今天仍然沒有積水。

  脫離竹林進入兩道峭壁夾著三層台階的七星池峽谷


七星池是一處狹長的谷地,夾在兩道由七星主峰向北延伸的山稜之間,溪谷的開口向北,溪水應流經北側的陽金公路,形成鹿角坑溪上游的一支流,然由萬分之一地圖判讀,可見池的北端有一鞍部似的橫嶺,現場看到上面還長著樹叢,意即地表上的池水並不直接流入下方之溪床,不過窪池底下可能有滲漏之水路,只有大雨後窪地會積水成池,而池水也會很快由地底流失,故平常看到的窪地是一個無水的隱池,欲看池水恐怕要等颱風過境,給北台灣帶來超大豪雨才有機會。今天既然沒水,便可踏上池底,走上到溪谷頂部一探究竟。
七星池溪谷兩岸是陡峭的山坡,長著茂密的森林,溪谷底部分成三層,由小油坑過來的步徑通到最下層的北端,也就是鞍部下方,由此南望整個溪谷,下層池面長寬約三四十公尺,許多巨石散落其間,與中層之間隔著僅有兩三公尺高差的緩坡,坡上密布石塊,而中層與上層則隔著一道十餘公尺高的橫嶺,上層以上的溪谷兩岸壁已相當狹窄,上面的鞍部可能是風口,兩側壁全是芒草或箭竹,森林已不見蹤影。

  渺無人蹤的七星池下層窪地只見草原與散石


走在下層窪池上,只見地面凹凸不平,乾土上遍生禾草,部份靠近中央的窪土則有大片的蘚類繁生,其基部的莖葉呈乾枯狀,先端則仍保持青翠。隨緩坡踏上中層窪池,池底較為寬廣而平坦,池域略呈圓形,除少數幾塊石頭長著蘚類以外,大都是如茵的禾草原。中層的盡頭是一道堤壩似的高坡,上面密佈芒草與箭竹,其右側似有山友上攀的路跡,順隙鑽進竹叢,感覺坡度甚大,途中還留有助攀之短繩,不久就上到壩頂,穿過竹林來到上層窪地,最上層面積小得多,直徑不到二十公尺,禾草之外還有幾叢芒草,外圍便是陡坡,故上池可說是被封鎖在三面峭壁下的窪地。走到這裡,七星池的探訪算是結束了,雖然沒見到池水,但看到如此清幽的一個山谷,隱密而維持原始的風貌,沒有人為的破壞與修飾,深感難得。來訪的登山隊也沒有在路口留下明顯的標誌或路牌,進入的山友似乎心照不宣,大家無意破壞這隱池的寧靜,但願這窪谷能永遠保持樸實純真的面貌,偶而接待有緣人的造訪,下次也許選個池水滿盈的日子再來吧。

  七星池中層的平坦地面與上層小池隔著一道橫嶺

  七星池上層的小窪地被封鎖在三面峭壁下


【七星錐塔探神奇】
看完七星池,循草叢中小徑回到小油坑步道,繼續向上爬,步道上每0.2K就有一里程碑,沿途經過幾處小硫氣孔,0.6K處以及1000公尺標高處各有一小片昆欄樹林,半小時後來到1K里程碑,其上方就是山崗上的觀景台,今天下望竹子湖稍有薄霧,反觀七星主峰則視線良好,於是不停攀登趕路,十點鐘上了小稜,旋又下坡,通過南峰南側的小山頭,原先此處路左下方的土地公廟已不見了,空曠地後的岩壁上留下一白漆書寫的大「佛」字。再走幾十步,步道石階下降幾公尺,右側的箭竹叢有些空隙,這就是七星幽谷的入口,國家公園當局不設路標,一般登山隊也不刻意綁布條或結草為記,有緣人自然會尋路入訪。

  鑽行竹叢進入密茂的七星幽谷森林中


今天豔陽高照,箭竹叢乾爽不沾衣,穿行容易,五分鐘便脫離箭竹,進入昆欄樹林,來到恐龍石所在,這是進入幽谷第一個看到的顯著景觀,由小徑終端仔細看這座巨石堆,高約5公尺,兩隻石獸的姿態有些不同,左邊的一隻身軀呈圓錐狀,頭部如蕈傘形,粗大的蕈柄接在身軀上,整體呈中縮的對稱石柱,倒難以想像成野獸之形;右邊的一隻則較具獸形,頭部的嘴接到左邊的石蕈上,故被喻為恐龍接吻,其身體向右後方橫陳,狀似趴在地上的狗,兩獸的頭頂都長著植物與苔蘚,石堆的基部形似平台基座,上面也密覆苔草,兩獸之間的基石上有些凹槽,中間立著一株直徑10公分的枯木,整個巨石堆的巧妙構造,莫過於兩獸頸部留下的空窗,在陰暗的森林中成為最醒目的焦點,上次在大霧中就被這亮光吸引而找到恐龍石,故有人稱此構造為「時光隧道」。

  恐龍巨石堆的頸部空窗是引人遐思的時光隧道

  恐龍石附近的森林中散落著無數帶有雕琢痕跡的巨石


關於這巨石堆的由來,有學者說是天然形成,並非人力所堆砌或雕琢,七星山頂原為火山口窪地,火山停止噴發後,噴出物經長年風化侵蝕與崩落,以致形成特殊的岩石造型與地質景觀,恐龍石與四周森林裡的許多巨石堆即為一例。另有凱達格蘭族的文史工作者與巨石文明研究者,則相信這裡的很多物件為早期人類活動遺跡,恐龍巨石堆被視作「祭獸壇」,是凱達格蘭遺址的標誌。繞到恐龍石後面,仍有許多巨石堆,大者高達三四公尺,小者比人低矮,呈豎立或橫臥地面,斑駁的表面長了苔蘚與著生植物,有些似可看到裂痕或人為雕琢跡象。在周圍的密林裡也同樣看到散落的造型石塊,形似龜狀或某種鳥獸則憑各人想像了。
約在恐龍石後方二三十公尺處,另有一較為顯眼的構造物,這裡的森林邊緣出現一片三角錐形的巨大石牆,即所謂的「七星錐」,高約五公尺,朝林外的這一面可視為正面,牆面近乎垂直地面,表面長滿蕨類植物與苔蘚,看起來與一般在森林中發現的岩壁無異,但因岩牆下面是一座半圓形的平台,其周邊有石塊檔土為界,外面又有半月形的凹槽圍繞著,形成牆下的一片廣場,整個構造便顯得神秘而引人遐思。有凱達格蘭族的後裔認為,這處廣場是以七星錐為中心而設置的特殊建物,可能是先人祭天的場所,稱為「祭天壇」或「陵寢」,據說外圍的凹槽有蓄雨水的功能,大雨後將呈現月形塘的景觀,雨水漸乾後,踏在富含腐植質的塘中泥土則有彈性之震動感。而看似整體成形的七星錐,據說是由六塊大石經設計而堆砌上去的,若撥開覆蓋的植物可看到接合的石縫,如此推測,這祭天壇恐怕是人為的構造物,而非完全天然形成。

  被喻為祭天壇或陵寢的七星錐是一面三角形的巨大石牆

  祭天壇下的半圓形平台與半月形槽池增添了七星錐的神秘感


凱達格蘭遺址的另一個標的物就是金字塔,或稱為凱達格蘭山,在七星錐岩牆的正對面南方約六七十公尺處,可看到這座長滿芒草的小山丘,呈正三角形,估計高僅二十公尺,上次在雨霧中無法看到,甚至為了找它而迷路,今天在陽光下則成為七星錐前最明顯的景物。由廣場看過去,只看到上半部,其下半部被前面高過人身的芒草與箭竹檔住視線,而廣場與金字塔之間似乎全是竹草叢,沒有一株樹,這時剛好有一小隊人登上山頂,正在下山,人聲可聞。
七星錐的東側有幾株高大的柳杉,這並非本地原生樹種,顯然以前有人在此植樹,有先人活動也並非不可能。在杉樹之間似有路跡,我試著走過去,路跡轉向南方,穿過高竹叢,漸漸接近金字塔的東側,最後好像來到塔下,發現塔基並非完全實體,有幾處洞穴或堆疊巨石間的空隙,而據巨石文明學者的調查,清除塔身覆蓋的植物後,可見到堆砌的石塊與縫隙,他們認為金字塔是先民利用現場的火山圓錐地物,向外堆砌石塊而延展成三角錐狀的金字塔,故相信此乃古代巨石文化的遺跡。

  七星錐對面的金字塔出現在密不通風的竹叢後面


我嘗試爬上金字塔,但未找到適合攀登的著力點,於是往塔基的西側迴繞,仍然遇到筆直的岩壁,後來從一傾斜的石壁縫中穿過,又進入密不透風的竹叢,竹稈之間似有幾處人走過的痕跡,幾次迴繞終於爬上一小山頭,往北邊看,赫然發現目標的金字塔竟出現在北邊,它顯得比遠方的七星主峰還高,原來在箭竹中走過頭了,上次在霧中闖蕩說不定如出一轍,終至迷路。由這小山南望,紗帽山與第二停車場旁邊的遊客中心就在山腳下,相信由山下也可看到此小山。匆匆下山,對準金字塔的方向找路前進,到達塔體南側尋找上山的途徑,最後在一塊傾斜岩壁上發現一條下垂的繩索,拉繩借力爬上去,就輕鬆登頂了。
站在塔頂朝北眺望,七星主峰橫亙天際,登峰途中的人影隱約可見。七星谷中的森林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底部的幾株柳杉突出昆欄樹之上,其左側的樹蔭下就是七星錐祭天壇的位置,奇怪的是,整個七星谷內遍佈密茂的森林,但由祭天壇到金字塔之間的長方形區域則全是箭竹叢,森林似乎被清除了,這就令人想到人為干擾森林發育的可能性,並不是天然的植物分布狀況。再向南方看,這邊的七星火山口沒有明顯的山頭,應該是山谷雨水的出口,所見的是一道低嶺橫列,嶺上密生箭竹與芒草,間夾有幾株孤立的小樹,還有幾座錐形的小丘散落在平坦的嶺上,但除了剛才爬上的一座較為高大以外,其餘的都相當矮小,比不上腳下這座金字塔。眼前的近處視線止於山谷邊緣的橫嶺,其外側山坡急傾,橫嶺之上看到的是遠處山下的景物,紗帽山露出半個山頭,其背後則是山仔后的市街,陽明山的聚落則被眼前的橫嶺所檔而看不到了。

  從幽谷南邊的小丘頂看到的金字塔比背後的七星主峰還高

  金字塔山頂北望祭天壇前方的竹叢廣場與背後的七星主峰


下到金字塔底部後,我由長方形箭竹區的西側向北找路前進,回到恐龍巨石堆,再接回小油坑的登頂步道,這次回程走苗圃線,乃先上七星主峰,再下鞍部,由此花了一個多鐘頭回到陽金公路的登山口,趕在午後雷雨前坐上回家的公車。
事後在家中整理攝影及路況紀錄時,我又上網查閱有關凱達格蘭遺址的資料,找到不少文獻,除了這次上山所見的疑是天然或人為的景物以外,在祭天壇的東邊森林內據說還有一座清朝同治年間的古墓,另有一座山神廟,我在這一區林內搜索時並未發現,可能方位不對。從網路的衛星影像觀察,似可見到祭天壇的東北方有人造建物,但在樹林陰影中看不清楚,倒是金字塔清晰可辨,其南側有一面白色水泥建物看得很清楚,由文獻得知那是民間所建的玄天上帝廟,被公園管理處以違章建築而予拆除。另外在衛星圖上,金字塔與祭天壇之間的長方形箭竹區也很明顯,是七星谷內缺乏森林的一個「干擾區塊」,可能是先人活動的結果,查文獻發現這一區的箭竹內有兩道石牆隱藏其中,地面還有兩個洞,也有登山隊的紀錄提到這些構造。綜合研判所謂凱達格蘭遺址的一些構造物,有些近似天然物,另有一些是近期先民的活動遺跡,至於是否涉及史前遺跡或巨石文化殘址,則留待專家去研究。對於綠林遊梭客或喜好山林的朋友,七星幽谷的恐龍石、七星錐與金字塔可算是登七星山的一頁附加神奇見聞。

【七星秘徑攀峻嶺】
探完凱達格蘭遺址後,七星山的山路只剩西線未走,西線以七星山西側半山腰的金露天宮為起點,由此走東南方的小徑可接南線的苗圃登山道,可說是苗圃線的變奏曲。但由金露天宮改走東北方的小徑上山,攀登七星山最陡峭的一面山坡,可接到小油坑線的觀景台,這段路沒有路標與石階,也算是秘徑,但大有可觀,不少登山隊樂此不疲,走慣了七星山堅硬而工整的石階,經歷這條險峻的土徑如獲至寶,未走過的山友值得一試,我與伙伴俞兄兩人也選在盛夏的一個假日上山探查。
這天剛好有一登山隊要走金露天宮的路線,但他們八點鐘才在北投集合,我與俞兄則相約在八點於陽明山車站見面,計劃走到陽明書屋附近的登山口與大隊會合。我在往陽明山的公車上巧遇半途上車的俞兄,八點又碰上遊園公車開出,乃坐上公車,十分鐘左右到陽明書屋下車。到達金露天宮有兩條路可選,一走竹子湖派出所旁的小徑,再接通往廟前的產業道路,另一條線是從竹子湖路2-2號民宅旁的小徑上去,接到產業道路終端,人稱五百階步道。我們從陽明書屋站順公路走向竹子湖,不久就在路的右側找到五百階的登山口。
由於我們出發較早,決定不等登山隊到來,先自行上山。這條步道口標示往竹子湖路2-9號,莫非指的就是金露天宮的地址?石階闢建在陡坡上,沿途古木參天,浴著清晨涼風,感覺此路與七星山的一般步道不同,由於不設路標,遊客較少,石板階梯上佈滿青苔,雖然山峻路滑,走起來卻古意盎然,值得回味,不時停下來回望這條古道似的山徑,不到半小時,五百階爬完了(實際可能不止五百階梯),接到一條可行小車的泥土產業路,接點離路的盡頭不遠,到路上面馬上看到金露天宮及廟前的廣場。

  五百階步道的綠蔭苔石充滿令人回味的古意

  三面環山綠林圍繞的金露天宮位於五百階步道終點


在產業道路的盡頭,廟前廣場右側可看到兩條小徑,左邊的一條沿小支稜上山,路較狹窄,兩旁草木糾葛,右邊的一條較為寬大,採山腰迴繞進入密林,地面上樹根裸露盤纏,頗有歷史悠久的古道意味。我們先到廟前參觀,發現旁邊有小路通菜園或廟後,但未見有上山步道,乃回到廣場邊兩條小徑的入口處,推斷右下的步道是通往東南方的苗圃線,左上的小徑才是爬上峻嶺的路,今天就探查這段行程。出發前曾檢視衛星空照,金露天宮的東北陡崖上全是密林,約在一千公尺的山崖邊才轉為平緩的箭竹原,竹叢中可見明顯的竹縫路跡,接到小油坑線的觀景台東側。
沿廟旁支稜的小徑上山,一開始就碰上陡坡,這條路在森林中攀岩壁與樹根往上爬,沿途未經人工整理,沒有石階明徑,在急傾的路段則有登山隊在樹幹結繩助攀,雖有險境,但走起來並不算難。十五分鐘後登上一處平坦的小山頭,這裡居然有兩張塑膠凳子擺在林下,不休息就辜負提供者的好意了。片刻後再出發,仍是險巖、糾纏老樹根與登山繩索的不斷更替路程,但可感覺樹林越來越矮,林下開始出現箭竹,並且越來越密,二十分後終於爬上平坦的稜頂,鑽入高可蓋人的箭竹原。這裡的稜邊有一片相當大的窪地,後面又有濃郁的森林,小徑由窪地中央經過,轉入一小片森林,馬上又穿過一片相當長的箭竹原,然後就聽見人聲,小油坑線的遊客出現在主線往七星主鋒的步道上,箭竹小徑與主線的交點離景觀台僅約二三十公尺,但小徑入口並不十分明顯,不仔細看很容易錯過,這條登峰路線雖別具風格,但仍是少為人知的秘徑。

  從金露天宮後山的七星秘徑攀登崇山峻嶺

  七星南峰西邊的平坦稜是七星秘徑接到小油坑步道的地點

  從七星秘徑的出口看小油坑步道的觀景台


接上小油坑步道才十點鐘,我們接著準備上七星主峰,走完西線登峰的全程,由於時間尚早,俞兄還沒到過七星幽谷與七星池,乃決定帶他進入參觀,讓他一睹七星錐塔與隱池的傳奇實景。
往主鋒前進,經過凱達格蘭遺址入口前的土地公廟遺址時,我們又下去看了一下,小廟清理得很乾淨,連後面岩壁上的大「佛」字也被刷掉了。進入七星谷後,天上雲霧開始湧現,預料下午會有雷雨,我們匆匆瀏覽主要的景物,看過恐龍巨石與七星錐後,也很快找到路,爬上金字塔頂,在原路下山的過程中,忽然看到金字塔南側基部有一片正方形的水泥牆,邊長約三四公尺,斜置在山坡上,原來就是衛星照片中所見的白色小點,我們覓路踏到牆上,又看到下面還有垂直的牆,最後下降到地面才發現踏上去的是屋頂,下面的牆內部還貼著白色的磁磚,從竹叢間轉到小屋的正面,見到狹窄的屋內草蔓叢生,屋前的草堆中還有一不鏽鋼製成的香爐,顯然這座違建小廟是最近完成,卻又被拆除而荒廢掉。
看完遺址,我們回到主線,繼續爬主峰,在接近峰頂的步道上,又看到剛才爬過的凱達格蘭山,就位在七星南峰的左側(東邊),其形狀真的酷似金字塔,但因小山上全是芒草,與背景的草原一樣,一般遊客可能不會注意到此一特殊形體的存在。登上主峰後,回程走小油坑線,途中在昆欄樹下吃簡餐,然後馬不停蹄下山,於十二點半到達步道邊七星池的入口,這次撥草竹鑽行,我第二次來到七星窪地,仍然沒見到積水,我們走過乾池,爬到上層巡遊一番便下山了,畢竟順探七星池只是插曲,這次訪山的主題是由西線上山,走北線下山,完成七星秘徑的攀登,幸好行程時間掌握得當,我們趕在下午兩點坐上回家的公車,車過冷水坑後山區就下起大雨來了。

【七星老林沐夕陽】
陽明山國家公園有豐富而多樣化的地景,主要來自地質地形與地面植物群落的變化,火山活動的遺跡與地質景觀有關,也影響到局部的植群組成與外貌,而塑造植群外觀最大的動力來自冬季盛行的東北季風,山北與山南的迎風與背風差異,產生了草原、竹叢、灌叢與森林的不同面貌,同時也造成森林界線在南北兩坡面有不同的海拔高度。以七星山而言,東北坡的森林大致局限在海拔六七百公尺以下,而南面的森林則由山麓向上延伸至九百公尺以上,甚至蔓延至一千公尺以上的七星幽谷中。
從陽明山前山公園或第二停車場對面的遊客中心,在晴天向北眺望七星山,可以看到南峰與東峰,主峰則被檔在山後,整個南向坡面,除了兩峰頂部以外,全部覆蓋著厚密而青翠的森林。由衛星影像檢視森林外觀,發現在七星山的西南坡面低海拔區域,也就是陽金公路從苗圃登山口到竹子湖路口這一段的上方山坡,森林的樹冠顆粒形狀最大,樹木高低不齊,不少孔隙夾雜其間,頗有老林的特徵,意味著各齡層的樹木全都出現在林中,有幼苗、小樹,也有大樹、老朽枯木,老木倒塌就形成孔隙,促成幼木的生長與壯大,此乃天然林發育的後期階段,稱為極盛相森林或極相林。
陽明山區的森林植物群落,並非完全是天然發育形成,史冊上可考的就有日治時期的人工造林,在當時「大屯國立公園」成立後,七星山及鄰近山區進行所謂「大屯山造林運動」,時間從1924~1933年為止,歷經十年的經營才完成,並在竹子湖道路旁豎立一造林紀念碑,至今仍保留著。這期間造林樹種大多以相思樹、琉球松、黑松、柳杉、楓香與山櫻花為主,人工造林至今已八十餘年,當時栽種的樹木已屆中老齡,而這些陽性先驅樹多半無法在林下繁殖幼苗,森林下層出現的小樹則是當地野生的闊葉樹,如紅楠、長葉木薑子、大葉楠、昆欄樹、墨點櫻桃、台灣樹蔘、野鴨椿、青剛櫟、杜英等,歷經數十年的演替,這些本土樹種已成長茁壯,進而繁衍產生下一代,產生各齡層的大小樹木,如今在森林中常看到幾株前代造林木的老樹或枯木,以及欣欣向榮的野生闊葉樹,森林演替至此,在形相上也接近老林狀態了。

  七星山西南面的稠密森林藴育著原始而多樣化的老林景觀


在遊憩品質上,老林與幼林有不同的評價與美學体驗,老林是視覺景觀變化最大、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物群聚,非整齊而單調的幼林所可比擬,故老林深得山林遊客的喜愛,也是自然保育的重點。縱橫走過七星山的幾條步道,發現西南坡面的海拔七百至九百公尺山區森林,可能是老林發育較好的地段,也可能是人為造林干擾最少,接近原始天然林的區域,上一次走五百階到金露天宮,並攀登陡坡林中祕徑,接到小油坑線,已經看過這片森林的一部份,接下來我想看看金露天宮通到苗圃線的小徑,當時在廟前路口看到小徑旁的老樹盤根錯節的景像,就計劃擇期來訪。這段路不長,只要兩三小時便足以來回。
趁這季夏末到陽明山開會之便,我準備在會後上山走這趟路。三點半開完會,這天下午天氣晴朗,看樣子不會下雨,是遊林良機。我從管理處門口的七星山登山口起步,向北沿步道走,經過童子軍露營地旁,看到八十多年前留下的造林紀念碑,不久就到達苗圃登山口,我計劃走苗圃線的下段,找到通往金露天宮的小徑,在日落前獨自享受這段老林幽徑的黃昏巡遊,然後走金露天宮的產業道路下山,在竹仔湖搭車回家。

  攀登苗圃線登山步道可找到通往金露天宮的老林幽徑


由苗圃登山口向上,我開始爬石階,雖然已過下午四點,遇到上山的遊客似乎比下山者還多,我第一次探訪七星山,就是走此路到七星公園去乘涼的。幾段上坡的石階路以後,通過0.87K的里程碑,隨後是一段平坦的碎石子路面,不久在上坡的階梯左側發現一條小土徑,地面有許多樹根盤踞,但沒有任何路標或布條記號,這可能就是通往金露天宮的路,我從剛才經過600公尺的標高牌以後,就一直注意找這路口,為了確定無誤,我繼續循石階步道右轉再往上走,不多久來到通往冷水坑的岔路,知道已走過頭了,如此確定下方的路口沒有錯,就是我要走的老林幽徑。
進入小徑後,發現裡面的路跡比入口更清楚,這片山坡很陡,若向上爬一定很累,少不了要拉樹根或結繩才能攀登,但小徑是繞過山腰向西北前進,在不明顯的小稜與乾溝之間緩緩上升,離開石階步道越遠,林相越進入佳境。地面上土質鬆軟,落葉滿地,不時夾有裸石與樹根出現,走起來步步為營,但饒富原始風味。頭上老樹蔽天,由於山斜坡陡,樹幹經常下傾,枝條也凌空招展,樹根盤地錯曲,構成一幅天然林不規律的自然美。這時晚風拂面,蟲鳴鳥語,林縫射入落日餘暉,彷彿前面的森林深處隱藏著萬道光芒,我浴在夕陽的葉隙光斑之中,享受穿過老林的快感,不忍匆匆疾行,乃慢步來回取景攝影。大約半小時後,林蔭已盡,好景不長,我看到熟悉的鋪地樹根,小徑接到金露天宮產業道路的終點,也就是上次攀登七星主峰的起點。

  離開石階步道進入老林幽徑發現林相漸入佳境

  饒富原始風味的小徑有樹石夾道與滿地落葉

  落日餘暉照映凌空招展的老樹枝條與盤地曲根


上回已走過五百階步道,所以這次就略過步道,順著產業道路走下山,這條路不太寬,兩旁樹蔭夾道,形成幾段綠色隧道,地面則凹凸不平,大多路段地面蓋著水泥板,沿輪胎軌跡呈兩排鋪設,中間隔著草叢,可見此路行車不易,然坡度比五百階步道平緩,倒是適合上坡健行。一刻鐘後產業路接到陽金公路,就在竹子湖路口上方,往下走不遠來到竹子湖派出所,這裡還有遊客中心與山崖邊的一座景觀台,許多遊客在此浴著夕陽,眺望山下的淡水河與北投關渡市街,我也憑欄駐足,一邊凝視遠處山河落日,一邊陶醉在這趟老林幽徑的旅情中。
(全文寫成於2008/9月)
  金露天宮的產葉道路兩旁綠蔭蔽空適合旅人健行

  竹子湖的遊客中心與景觀台是觀賞大河落日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