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姜子寮觀山賞瀑 (作者 - 山風)

【泰安路底柳暗花明】
年初參加一個景觀規劃研討會,會中聆聽空中攝影家陳敏明先生所作的專題報告,他配合高畫質的空拍照片,展現台北縣的山川自然景觀,特別提到位於台北市東方五分山列上的姜子寮山(729公尺),山雖不高,卻睥睨四周群峰,是一個展望台灣東北部山岳與溪谷的好地點。記得我早年爬此山是從汐止的保長坑起步,當時山區的汐平公路(北31線)與產業道路都還沒有開闢,記憶中登山路途遙遠,翻越重山峻嶺,在芒原中撥草苦鬥,最後才得以登頂。如今此山除了東北方的觀音湖溪谷以外,其他方位都有公路或產業道路接近山腰附近,汐平公路在其西南側越過稜線,西北側則有泰安產業道路通到四百多公尺的半山腰,是最接近山頂的地點,而且由此登姜子寮山的步道最近整建完成,登頂只要一小時,如此將改寫此山的攀登歷史,我不禁躍躍欲試,準備擇日造訪。
要登高望遠,就得選好天氣,我們選到的日子在五月底,久雨初晴,早上十點多鐘從台北出發時有朵朵散雲,但陽光還相當亮麗。我們開車上北二高,經南港、汐止從台五線交流道下來,接著循台五線往八堵前進。經過保長坑時,看到右側有一條分岔路,即汐平公路的入口,過後我們就一直留意尋找七堵的泰安路,以便順利找到姜子寮山的步道。

  泰安產業道路的河川生態保育區


台五線行車相當順暢,很快經過五堵橋,縱貫鐵路前來交會,五甲線公路也由下方交叉而過,兩條公路在鐵路左側並行,到六堵橋兩公路合一,查地圖得知已接近七堵,我們慢下車速,小心尋找泰安路。過了六堵嶺公車站,下一站是草濫站,十點四十分經過站牌,就在紅綠燈路旁看到右邊往泰安瀑布的指標,我們右轉通過鐵道下的涵洞,經過泰安社區進入泰安產業道路。

     姜子寮山步道的登山口


社區的街道有些岔路,但路口均有明顯指標,註明往姜子寮山或泰安瀑布的方向。漸漸離開社區房舍,車子開始沿拔西猴溪邊爬坡,進入這條初次造訪的道路,青山翠谷呈現眼前,經過路右側的福安宮,看到左邊路旁有一座涼亭,目前很多產業道路都注意到休閒與觀光價值,這條道路大概也不例外,果然道路轉入溪谷,右邊有一岔路通到泰安市民農園。過此路口後,道路向左轉個大彎,不久路旁出現1K的里程碑,但不知從何處起算。再往前走就通過一處支流的交匯處,路向左迴轉,轉彎處路寬加大,坡崁高築,路旁有停車空間與向上的步道,步道旁有泰安瀑布的高大石碑,原來這就是瀑布的入口,今天並非假日,一路上沒遇見車潮,只有一部機車尾隨在後面,過了瀑布口機車就超前而去。

     登山口旁的觀景台


瀑布雖在預定行程中,但眼看天氣已有轉變,雲層越來越多,應以登頂為優先考量,所以我們的車停了又開,經過泰安一號橋、2K里程碑,路右側的溪溝處有一流水造景設施,寫著河川生態保育區的解說牌,停車觀賞一下,看到兩道小瀑注入水潭,潭邊有木板平台與水生植物,蝴蝶成群飛舞採蜜,蔚為奇觀。我們上車再往上駛,過了二號橋與3.5K以後,道路縮小,採之字形轉了幾個彎,途中有一道山泉水流下崖邊,不少人在此洗車,也有人在裝取礦泉水,來到5K處只見林蔭夾道,已接近路的盡頭,不久路底出現一停車廣場與公廁,一條步道隱藏在坡下,入口的堆石台上有三枝高聳的柱子,中間的一根寫著:姜子遼山步道,步道的另一邊立著大型解說牌,由泰安路口開車至此,約花了二十分鐘,我們到達時,剛才先行的機車騎士也停好車,並走登山步道匆匆上山。

姜子寮山的枕木登山步道


我們初到此地,不免到處瀏覽一番,停車場的四周林木環繞,無法眺望,但在右側有一條小徑穿入林中,林子盡頭出現空曠的草坡,坡下有一個長方形的平台橫列在崖邊,中央部份還架有屋頂與避雷針,顯然這是一個展望良好的觀景台。此處的開闊視野朝北邊與西北方,不幸這時天際已蓋滿厚雲,只能見到基隆河谷與北岸的瑪陵山區,西北方的新山至五指山一帶山巒則看不到,雖然雲層甚高,但低空與地面一片薄霧,矇矓之中只能看出地面的六堵、七堵社區與六堵山的小山頭,遠處的群山全都隱沒於雲霧之中,想不到天氣即將轉變,我們急著趕路上山,希望在下雨之前能登頂。

【姜子寮山登高望遠】
回到停車場,十一點二十分由登山口出發,登山步道果然是整建不久的新徑,爬坡的路段大多採用舊枕木製成階梯,梯級高度適中,寬敞好走,平路或緩坡則是泥土小徑,開始的路段大致在森林中,展望不佳。半小後似乎登上稜線,右邊有一岔路小徑,指標寫著往福興宮,乃通到汐平公路旁的姜子寮產業道路,這也是登姜子寮的路線之一。由此繼續走枕木步道上山,沒多久又碰上左邊的分叉路,是縱走北方稜線到拔西猴山的小徑,若不想由泰安產業路盡頭的步道登姜子寮山,則從路口的泰安社區直接爬拔西猴山,再縱走上山也是另一種選擇,但要花體力與時間,適合排全天行程。

稜線登山路芒草夾道


經過此二岔路後,路線就接近五分山列的主稜,樹木變得稀疏,枕木道兩旁的芒草高過人頭,織成草牆,密不通風,走在草巷內非常悶熱,幸好此時沒有烈日當空,天空陰沉沉的,好像是山雨欲來之前兆。十二點二十分終於爬上一塊空曠的山頭,中央空地上有一颗三角點的基石,周圍四個方位的山崖邊,各有一座木造的方形瞭望台,這就是姜子寮山的山頂新面貌。
早到的機車登山客已在平台上觀望了一段時間,我們發現是同道,打了招呼,原來他已是此山熟客,今天一早看天氣晴朗,趕著上山,想在山頂眺望,把附近山峰摸清楚,我向來登山也喜歡享受這種對群山點名的樂趣,但能不能盡興就要靠運氣,今天中午時分不但沒有陽光,稍遠的山頭都已隱入霧中,重疊山巒也在霧中失去層次,只有近處的山峰尚可辨識。只見他核對地圖,說明有幾個遠方的山頭還是無法辨認,也沒拍到想要的鏡頭,等下次晴天再來吧,說完就告別下山去了。

由山頂的北方寮望台看基隆嶼


我們本來預定下山到樹蔭中吃午餐,但這時山頂既無烈日曝曬,就在瞭望台上休息,一邊吃飯團,一邊眺望山景,雖然無法看得很遠,至少周邊的山川地勢應可一目了然,而且要眺望山峰必須趁早,因為看樣子一場大雨將至。我們午餐時在瞭望台之間流連漫步,這四座瞭望台恰好在東西南北的四個方位上,可以分別覽盡全方位的景色。
由姜子寮山頂看四週,最高的山頭是東北方的五分山,由三角點望向東面的瞭望台,它就位在左側的護欄之間,山頂的氣象雷達是明顯的標幟,山頂左後方的基隆山也是醒目的地標,其金字塔狀的山峰在瑞芳與平溪一帶很多地點都可看到。瞭望台的正東方近處有一翠綠的680公尺無名山頭,檔住了後面的中窯尖(605公尺),由平溪的嶺腳站可經由滴水觀音洞爬上中窯尖,沿稜西行便可到姜子寮山,又是另一條登頂路線。西邊的瞭望台正面對著汐止與南港,地面市區竉罩在塵煙中,只有近處姜子頭山附近山坡上的汐平公路清晰可辨,其向上延伸的山稜接到石硿大崙,也就是姜子寮山西南側的主稜(汐止與平溪的界山),汐平公路在更南方的盤石嶺翻越這道分水嶺,由盤石嶺當然也可以縱走到姜子寮山。

眺望東方的五分山與基隆山


北面的瞭望台視線可遠達基隆海面,海上的基隆嶼及港口靜靜地躺在海霧中,更遠的海面與天空連成一片。近處的山腳下是七堵與八堵的市區,但姜子寮山北面的山稜檔住了視線,只見層層山巒在滿天的烏雲下顯得幽暗無光,看樣子大雨已蓄勢待發。回過頭來看南面瞭望台下,平溪這一側的天光似乎比較明亮,但基隆河以南仍有霧,遠處幾個山頭藏在雲中,坪林與平溪交界的司公髻尾山應當是一個關鍵的目標,但已無法辨認,清楚可辨的是姜子寮山南伸的兩條稜脈及中間所夾之溪谷,左邊的一條有姜南山(574公尺)與柴橋坑山(499公尺)等山峰,右邊的一條沒有叫得出名的山頭,其背面應該是汐平公路的平溪段,但由此看不到路面。對準汐平公路的西南方望去,只見幾個草坡連到後面的石硿大崙(645公尺),其背後的鞍部就是盤石嶺,由於石硿大崙的山體龐大,阻絕了公路的視線。石硿大崙的後面有一道藍煙色的橫列山稜,左邊聳立著兩個尖峰,即平溪三尖的石筍尖與薯榔尖,另一尖是峰頭尖,則在更遠的一條藍色山脈上。
雖然天候不佳,無法盡覽台灣東北部的所有山景,但姜子寮山四周的山稜地勢已看得很清楚,此山在四、五條山脊的交叉點上,四面八方都有路可登頂,但最省力的就屬今天所走的這條步道了,了解附近地形有助於登山遊覽路線的設計。我們看過四個瞭望台,午餐剛好吃完,這時天空漆黑一片,雨也開始落下,我們趕緊收拾行囊下山,打著雨傘走在寬敞的枕木步道上,雨再大好像也不覺辛苦,四十分鐘後回到登山口。

遠觀西南方的石硿大崙與平溪三尖


到達停車場時雨勢稍歇,我們到林子外的觀景台去休息,低空天際的烏雲消失了,灰濛濛的雲層已變得很高,雖然天色陰暗,但上午彌漫在山巒與河谷的霧氣消散殆盡。這時最醒目的景色就在觀景台外的西北方,有七、八道重疊的山嶺形成一幅層次分明的水墨畫,雨後沒有放晴,不見青翠山色,只有深沉的墨綠色山體構成穩重而磅礡的筆觸,色澤由近而遠漸淡,最後一道呈淡藍灰色,顯現出三座聳立天邊的山影,那是台北盆地北方的地標,最高的一座圓錐山體是七星山,山頂幾個小峰呈不齊的鋸齒狀,不論從北台灣的那一角度看,都很容易辨認。七星山的左邊是大屯山,在此眺望的山形與台北所見者有顯著不同,再左邊是大屯南、西峰與面天山的山嶺,可能距離太遠而不易分清楚。這些山頭的前方有一條起伏不大的平嶺,應該就是五指山的稜線了,這道西南至東北走向的山脈,由姜子寮山看來與視線垂直,像橫亙天邊的大屏風。而在七星山與五指山稜線之間,還夾著一道窄稜,可見是擎天崗到磺嘴山的稜脈。在五指山橫嶺的下方,從地圖上看到幾條向東南分出的支稜,由此看來山稜走向與視線平行,故呈現前後相疊的山頭,大致可見到新山與柯子林山的形影,接著前面有八連路旁的拱內山與三秀山,而最近一道低嶺上有個突起橫丘,似乎就是五堵車站西北方的獅頭山,這山形有點面熟,與台北看到的新店獅子頭山十分相似。我們在觀景台上一一向群山點名致敬,想不到剛才在山頂因雲霧濃厚而看不到的山景,卻在下山途中看到了。

雨後眺望七星山與基隆河間群峰


【泰安瀑布曲徑通幽】
離開停車場時,雨勢已很小,我們覺得冒雨觀賞瀑布也不錯,於是下山路上就把車停在泰安瀑布的入口路邊,順著石碑後的石階走上山去,這是一條小溪旁的步道,小溪在產業道路交匯處潛入路下涵洞,路面擴大而成停車場,路邊的坡崁似新建不久,連石階步道的邊坡沙包是新的,還沒有長出任何植物。由地圖看來,這條小溪發源於旗尾崙(姜子山389公尺)的北邊,流程很短,瀑布想必不大。隨著步道爬升,溪谷現出原貌,一條寬約三、四公尺的小溪蜿蜒流過山谷,溪邊大樹下隨處可見木製的桌椅組,非假日沒有遊客,雖顯得冷清,然步道曲徑通幽,倒也步步引人入勝。

泰安瀑布下的溪邊步道


石階小徑通到溪谷邊的一個廣大台階地,瀑布水聲越來越大,這裡出現許多長方形的水泥亭台樓閣,亭中桌椅齊全,看來是集中的野餐或烤肉區,旁邊還有公廁,由臨溪的涼亭望上游看,小溪上跨著一道雙孔的水泥橋,泰安瀑布就高掛在橋後面的溪床斜壁上,小徑通過橋面後,又沿另一側溪邊的石階爬上山,翻越到瀑布上方,形成環山步道。

                  泰安瀑布與小橋邊的環山步道


由橋上觀瀑是一個理想的地點,可看到瀑布全景與瀑下的淺潭與溪水,瀑高不到二十公尺,寬僅三、四公尺,雖然尺寸不大,但水幕並非單調的水柱,由於落差的岩壁呈現凹凸不平的表面與紋理,溪水下瀉的途中乃分出數道大小不等的小瀑,左右交叉激起瀰漫的水霧,整個瀑布鑲在兩岸的青翠樹木花草間,雖然說不上雄偉的氣勢,但幽谷中的流泉自有其婉約動人的一面。

                        泰安瀑布近影


過橋爬上環山步道,可看到瀑布下的整個山谷,除了谷中河階上的亭台人工設施以外,四周仍保留著原始森林的風貌,森林一直延伸到瀑布上方的河道,兩岸的綠葉與茂草伴著小溪,引導遊客走向一座溪上的木板橋,此時雲淡風輕,細雨止歇,登高望遠後漫步於此深山幽谷,望著小橋流水,頓覺塵寰已遠,不思歸去。

我們在的環山步道漫步,越過無數小溪溝,潺潺水聲不絕於耳,沿途溪石間的湍流與溪崖上的飛瀑交替出現,這裡有好幾條隱藏在林中的小瀑布,步道穿梭在上段河谷的峭壁流泉之間,有時沿瀑泉邊坡而行,伸手可及瀑水,有時以小橋跨越瀑布,可見絹絲似的瀑水由腳下穿過,這一段路充滿綠林與奇岩的靜態美景,伴著飛瀑流泉的動態韻律,可說是瀑布後山的另一處佳境,如果只看下一段的泰安瀑布,而不走後山這條小徑,那便枉費此行了。環山步道在後山繞了一圈,又回到前山,與剛才上山的石階小徑並行,直通到產業道路,我們驅車直下,很快又回到公路的草濫站,由此左轉,走台五線回台北。

                     瀑布上段溪流的木板橋


回想今天行程,可說是駕車遊山搭配短程步道健行,只花半天即可遊完。登山上下只費兩小時,但可爬上北台灣的名山,峰頂遠眺覽遍群山,可瞭解附近登山路線的實際地形,作為日後由不同路線登頂的參考,回程順探泰安瀑布可洗滌身心,尤其夏日更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如果不想原路上下姜子寮山,則可把車停在瀑布下,賞完瀑布由瀑布旁的登山小徑上山,爬上稜線後左轉沿稜走,這是由汐平公路旁的福興宮攀登旗尾崙與姜子寮山的途徑,旗尾崙又名姜子山(389公尺),越過此山再往上爬,就接到新闢的姜子寮山步道,這裡離峰頂已經很近了,登頂後順枕木步道下山,由登山口再走約三公里的產業道路,就回瀑布的停車場,整個路線剛好繞了一大圈。

                      環山步道上段的小橋流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