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東 北 角 山 溪 漫 遊 (作者 - 樹青)

【北勢溪憶往】
兩年前整理書櫥時,無意中發現一張夾在舊書中的虎豹潭照片,凝視著深遽的潭水與瀑布水花,一時北勢溪沿途的青山綠水湧現腦海,我彷彿又回到三十年前,投入北勢溪溯源活動的熱潮中。與北勢溪結緣,始於大學時代的一次虎豹潭登山活動,從台北縣的雙溪鄉越過重山峻嶺,首次看到清幽出俗的山溪之美,回來以後查明地圖,才得知那是北勢溪源頭附近一個有名的水潭。
北勢溪是台北東方一條源遠流長的山溪,其上游有兩道支流,發源於台北與宜蘭縣的分水嶺,北支流源於三方向山,南支流則在鶯子嶺附近發源,兩溪流經雙溪鄉,匯合為北勢溪,流過坪林、石碇兩鄉(今已闢為翡翠水庫),而在新店的燕子湖附近(雙溪口)與南勢溪會合。北勢溪流域坡度平緩,兩岸到處可見寬廣的河灘和草原,沿途一直到源頭附近都有農家散佈,村人聯絡小徑與泥土道路不計其數,頗具露營、旅遊、溯溪與登山發展潛力,在民國六十年代已有民間業者經營露營地,不過營地集中在北宜公路的坪林站附近,坪林以上的北勢溪由於沒有公路可達,還保留原始純樸的風貌,也因此啟發了我的溯溪與露營興趣。
在我的台灣山林研究生涯中,常把溯溪當作登山行進的一種方式,也曾提倡溯溪登山運動,並在當時的「野外」雜誌發表文章,引起幾位登山老前輩的反對與批評。五六十年代登山活動開始流行於年青的一代,學生登山隊山難頻傳,老一輩登山家熱衷於踏三角點,縱走百岳,認為溯溪有危險性,會導致山難,不應鼓勵。的確台灣高山的V形溪谷極為險峻,不宜輕易嘗試溯溪登山,但看過北勢溪的幾段溪水,覺得與高山溪谷不同,在這裡溯溪,時實際上不須泡水,也沒必要攀登瀑布,要訣就是尋找既有的步道、小橋與適當的渡口,以便另覓對岸之小徑,向上游推進,故無太大的危險性,所以我與山友們就在幾次探勘中把北勢溪的溯源路線整理出來,發表於野外雜誌。
雙溪口與坪林之間的北勢溪,其北側有北宜公路經過,早期已有翡翠谷、鷺鷥潭、鯉魚潭等大眾化旅遊景點,所以我的探查路線集中在坪林以上的溪段。當時由坪林到雙溪的產業道路還未興建,一般登山溯溪全靠徒步,由坪林起步,經經漁光、闊瀨到南北兩支流的會合點三水潭,估計要花三至五小時,由此採北支流到虎豹潭也要三至五小時,但還要花三小時越嶺到雙溪,若由南支流溯源,經灣潭溪越縣界分水嶺,則約五至六小時可抵宜蘭頭城之外澳火車站,這種疾行軍走法只能走馬看花,要賞景怡情,我們通常以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來溯登北勢溪。
三十年來,北勢溪中游變成翡翠水庫,坪林上游溪畔密布產業道路,有路到達的溪邊就有露營區、土雞城,現在開車漫遊,一天內就可跑遍北勢溪的大小名潭與景點。若有賞景興緻,也可選走北勢溪上游的山區道路,橫斷台灣的東北角,行車到宜蘭,這樣可避開擁擠的濱海公路,但開車者要有左迂右迴的耐性,乘客必須不暈車。

北勢溪的青山綠水

溯溪健行尋找理想的營地


【虎豹潭拾夢】
往昔造訪虎豹潭屬於越嶺登山路線,由台北縣雙溪火車站搭基隆客運往柑腳的班車,在彎穹站下車,此處是平林溪(柑腳溪)與支流三叉坑溪之交流點。由此過橋跨越主流,走入三叉坑溪之右岸,沿溪邊小徑向上游推進,約四十分鐘後來到兩條小溪之合流點,溪床變陡,山巒橫亙,山壁上有一條傾斜的小徑,由此開始越嶺。這條越嶺路向東南方昇高,大約在大埤山(又名大樟嶺,515m)附近越過分水嶺,進入北勢溪流域,這邊地形平坦,阡陌縱橫,小徑通過後寮橋,不久接到泥土產業道,通到泰平國校,路左方轉角處可見到北勢溪上的一道小瀑布,那就是虎豹潭所在。
虎豹潭附近屬泰平村,有農家部落與國民小學,早期的村人、國校老師或郵差都靠這條越嶺路出入本村,據說曾有老師或郵差不耐長途跋涉而辭職不幹,這條路就得了「辭職嶺」之名,一直流傳到現在。其實當時由泰平村到雙溪已有另一條經過丁子蘭坑之產業土車道,但路途遠而路況不良,只有鐵牛車可行,一般登山隊仍然走辭職嶺的路線,我幾次到虎豹潭都經由此路,年青時爬高山之前常有行前集訓,我曾與伙伴帶重裝備到虎豹潭紮營,當時也曾與未婚妻來郊遊過,她後來跟著我走過更艱苦的路,一直沒有辭職過。
在台灣各地山林渡過研究與教學生涯後,闊別三十幾年,一張舊照片又撩起我對虎豹潭的思念。收集新的地圖與登山資料,發現雙溪到坪林公路已開通,三叉坑的辭職嶺也有產業道路,部分小徑保留為辭職嶺古道。在一個晴朗的十月天,我決定邀老婆重遊虎豹潭,評估最便捷的路仍是由雙溪的三叉坑上山,因為到坪林的北宜公路常有假日塞車的麻煩,所以不經過坪林,不走雙坪公路(北42縣道),改由台北辛亥路之北二高聯絡道(國道3甲)上路,經深坑外圍之106號道,由石碇雙溪口左轉,半小時後便到達平溪,在十分寮右轉,轉入雙平公路(雙溪至平溪,北38縣道,部分已拓寬改為台2丙線),通過新闢之雙平隧道,進入平林溪之流域,首先通過溪邊之柑腳村,隨後就到彎穹,在公路右側找到三叉坑之產業道路,算一算從家裡出發,到此約花一小時左右。
這條道路很窄,大部份路段只容一小車通過,昔日的步道已不見蹤跡,沿三叉坑緩緩上升,經過聖龍宮及王母娘娘廟,來到大樟嶺的山腳下,這裡有一間深庫佛舍,後面的路就開始爬山越嶺,雖然採之字形路面上山,坡度仍然很大,我們的老爺車氣喘噓噓地左彎右拐,後來終於爬上稜頂,接到一條兩線寬的大馬路,這就是雙泰產業道路,我們右轉往南再開車,進入泰平村的農園區,途中經一小吃店,不久到達電信局的機廠,前面可停車,前方路轉角處有一標示牌,虎豹潭就在下方溪谷。由三叉坑一路開車過來,我們途中曾停車休息片刻,大約一小時左右就可抵虎豹潭。
虎豹潭的溪水分為三段,其間各有兩三公尺的落差,由巨石塊或岩牆分隔開來,上方潭水由於下游石牆的攔阻,水波不興,一平如鏡,潭名之由來,就在水中那一群碩大的岩石,其造形巧奪天工,如各種巨獸橫臥水中,唯妙唯肖。巨石群下方潭水較淺,溪中露出一大片平坦岩塊,一如水上平台,平台中央有一缺口,瀉下一道瀑布,注入下段溪水,由公路旁眺望,虎豹潭的標幟就是這道瀑布與上下方的水潭。與三十年前的影像比較,瀑布以上的景物依舊,下側則已充分人工化,我記得瀑布下的溪水中有一片沙灘草地,那是我曾經紮營的營地,如今草地攤大為縮小,溪中橫列著一排水泥方形柱,下方更有攔沙壩與垂直的水泥護岸,在公路下來也新建了水泥觀景台與不鏽鋼護欄,並有公廁設備,顯然過去只有登山隊造訪的虎豹潭,現在已是大眾化的景點。

通往虎豹潭的辭職嶺

今日的虎豹潭多了攔沙壩與水泥護岸

虎豹潭的潭水與岩石平台


【平林溪賞花】
遊過虎豹潭的回程路上,我們決定不再走三叉坑的路,改走雙泰公路,回到久別的雙溪去舊地重遊一番。這條路的路況良好,大部分可雙向會車,由虎豹潭下山,約二十分鐘就到雙溪。
雙溪是台灣東北角山區的小鎮,主要交通是北迴鐵路,但事實上公路也很多,只是大多繞過山區,沒有被一般旅客採用為交通路線。顧名思義,此地有兩條河川,西邊是發源於柑腳山的平林溪,北邊有燦光寮山流下來的牡丹溪,兩溪會流後叫雙溪,流到福隆入海。我幾次到訪雙溪,都是登山路過,印象中雙溪的市街大都分布在這三道溪水邊,街邊處處可見溪水,故有「山中威尼斯」之稱。不同的是溪水較為狹窄,不能行船,卻常有釣客在街邊垂釣,或站在溪中釣魚。我們到街上瀏覽一番,在市場邊的小吃店吃過點心,就駛向北38縣道的中正隧道,準備經平溪循原路返家。
北38縣道開在平林溪之北岸,西行是回台北的路,沿途青山翠谷夾道,視野遼闊,是駕車兜風攬勝的好路段。不久路面變寬,進入新拓建的台2丙線,頗有快速道路的規模,過了平林一號橋後,看見路邊有往「茶花莊」的指標,記得以前看過該花園的報導,乃決定前往參觀。進入往茶花莊的小柏油路,發現路已轉方向,又回到平林溪邊,向東朝雙溪的方向前進,大約不到兩公里的路程就到茶花莊。
茶花莊佔地三公頃,園主莊先生請我們入內隨意參觀,園內種植不少花木,最大宗的就是山茶花,據說莊家祖先早其自福建帶來珍貴的茶花品種,後代子孫一直栽培至今,由於對茶花情有獨鍾,又大量收集不同品種與繁殖,園內之茶花已有數百種之多,可惜我們初秋來訪,不是茶花之花季,要看花就等春天再來。
經過茶花莊的這條道路叫梅竹蹊街,我們向東行,沿平林溪南岸經過雙溪中學,進入雙溪街道,繞一圈後重新回到台2丙線,重新走回程的路。經過早上入山的彎穹站以後,路寬縮減,又回到北38縣道的路面,這時公路瀕臨溪邊,由車窗不時望見綠流兩旁點綴著一叢叢的白色野薑花,初秋在台灣東北角山溪間兜風,置身於花叢間乃是最高享受。薑花又叫蝴蝶薑,是可長到與人同高的大型草本植物,葉子很像月桃,白花有撲鼻的芳香,這種植物喜好棲身於潮溼的溪邊或山麓,整個平林溪兩岸大量叢生,形成一種高草原的景觀,離公路較近的就在彎穹至柑腳的一段,我們在幾個可停車的地點下車,徒步走入薑花叢,感受清新的芳香空氣,偶而也與村姑或遊客相遇,他們手捧花束,滿臉歡笑。
穿過雙平隧道回到平溪十分寮,循106道路回程,一路上仍有看不完的野薑花,頻頻停車賞花,消磨不少時間,到台北已近黃昏。我們覺得走這路線進入北勢溪上游相當方便,過了虎豹潭還有許多可觀的景點,不過要避免流於走馬看花,必須提早出發,才能在山上多駐足,或者在路途中過一夜,因此決定他日再安排駕車溯北勢溪之源。

秋天走入薑花叢享受異香樸鼻

平林溪畔的薑花叢


【烏山尖越嶺】
北勢溪之北支流,在泰平村又分出兩支流,北邊的一條名為泰平溪,源於三方向山,有一些登山小徑通過。南邊的一支流叫溪尾寮溪,源頭在烏山尖附近,這南支流較短,雙泰產業道路過了虎豹潭之後,仍沿著溪尾寮溪開闢,越過烏山分水嶺後,分出兩線,向西通到灣潭,向東則越過縣界,進入宜蘭縣的大溪流域,路線改編為宜1線,下山接到台2線公路海邊的大溪站。翻閱近日的地圖,這些山區道路不知何時都已開通,三十年前必須長途跋涉才能溯完北勢溪之源,如今已能駕車溯溪了。
我們選在仲夏的八月,決定沿雙泰路直走,由烏山尖越嶺,駕車橫斷台灣的東北角山區,由宜蘭縣之大溪下山,途中在山溪享受虎豹潭的清涼,並在縣界山頂俯瞰太平洋。路線既定,邀俞兄與陸兄參加,他們全家大小齊出動,響應橫斷東北角之旅,並決定花一天慢慢逛山遊溪,預定夜宿宜蘭頭城的北關生態農場。
我們在上午九點由辛亥路台大體育館前出發,三部車子經北二高聯絡道轉入106線公路,今天天氣情朗,我們不急著趕路,半小時後到菁桐坑,停車進入老街遊覽,並登石階到公路上方平台去眺望,基隆河上游的溪谷與兩岸的奇峰峻嶺盡收眼底。過平溪到嶺腳站,又在公路邊的觀景台休息,欣賞腳下的大曲流河谷,並由崖壁上俯望嶺腳瀑布,到十點多才上路,經十分寮的雙平路口(北38線0公里),轉入越嶺路,穿過隧道,到達平林溪上游的柑腳。這回我們決定不走三叉坑的小路,一直沿北38線的大馬路直走,十點半到達雙溪,準備開上雙泰路。
雙溪的街道相當複雜,三條河流與小山、鐵道與隧道交織,上次由虎豹潭下來的印象已有點模糊,記得曾經過雙溪中學,我們由太平路過橋後就右轉沿學校旁邊直上,但不久就發現不對勁,路並沒有進入山區,乃趕緊回頭,由橋之左側順102縣之指標往貢寮的方向走,隨即看到右側有一條上山的岔路,問明村人,確定就是往虎豹潭的雙泰道路。這條路相當好走,一刻鐘就上到大樟嶺的稜線,看到上次由三叉坑上來的岔路口,此處路面特別寬,東邊展望良好,可看到貢寮與福隆的群山疊嶂,視線及於三貂角附近海面,路邊有一高大的柱碑,標明雙溪鄉休閒農園區,並有地圖與園區位置之解說。我們在此休息拍照,出發再走十分鐘來到虎豹潭。
走下石階,過橋進入虎豹潭邊的小徑,可以通到中段的潭水與岩石平台,夏天看到溪水,最高興的是孩子們,在平台上雀躍不已,不久個個脫下鞋子,下溪涉水,河中魚蝦不時引來孩子們的驚叫聲,石上的壺穴也吸引他們細細玩味,歡笑聲與瀑布聲奏出田園交響曲。我與老婆繞行潭邊小路,試著由周圍森林的不同角度來欣賞綠葉與碧潭的搭配景觀,以往我們在北勢溪的各處營地場景也一一浮現眼前,後來我們就坐在潭邊,仔細品味上段水潭中的岩石群,評比那一隻是虎,那一隻是豹,甚至那一隻是獅,怡然忘我,不知不覺已過中午。
整裝再出發,開車經過泰平國民小學,不久通過壽山橋,轉到北勢溪南岸,路的上方有一壽山宮,我們下車參拜致意,順便在廟前展望四周風景,發現公路已離開北勢溪,順著南邊的一條小溪邊闢建,這小溪就是溪尾寮溪,我們接下來的行程是驅車沿路溯溪,越過烏山尖附近的分水嶺。一路上看著左邊的溪谷越來越不明顯,水聲也逐漸減小,後來經過右邊的岔路口(有鐵柵欄)與另一個有布條標記的小徑,這些都是攀登豎旗山與烏山尖的登山口,今天我們目標在越嶺下宜蘭,所以不上這兩個山,沿路南下,終於溪水變小,只剩一道小水溝,我們已走到溪源的分水嶺。
烏山尖的分水嶺並非落差很大的山頭,而是一個寬平的鞍部地形,一般越嶺古道或公路的闢建,都選擇這種地方通過分水嶺,這樣最省力。我們一路由虎豹潭開過來,路上很少見到人車,到分水嶺附近時,見到巍峨的烏山尖山峰,也意外發現路旁停滿了大小客車,深山中熱鬧非凡,這裡有一間建築雄偉的廟宇,古色古香的山門上寫著「青山雲霄精舍」,兩旁有長廊階梯直通山壁上之大殿與廂房,今日大概正逢有法會或慶典,香客眾多,我們上去參觀一下就匆匆離去,時間已過中午,我們預計趕到下一個停駐點明山寺去休息並吃午餐。

大樟嶺稜線展望貢寮與福隆群山

孩子們在虎豹潭玩得不亦樂乎

烏山尖下的雲宵精舍正舉行法會


【鷹石尖觀海】
過了雲霄精舍就進入北勢溪的另一支流灣潭溪流域,這裡仍屬台北縣雙溪鄉境內,不久公路右邊漸漸出現溪谷,五分鐘後經過往灣潭的右岔路,灣潭就是從三水潭溯溪越嶺到外澳的中途點,但目前公路還沒有開到外澳,所以我們不走此路,採取左邊往大溪的公路,仍是沿著一條小支流向東溯源,又五分鐘經過分水嶺,這是三分二山南側的小鞍部,也是台北縣與宜蘭縣之縣界,路邊看到宜1線公路0公里的里程牌。
越過縣界後,我預期將體驗到越嶺下宜蘭特有的景觀,那就是:穿越崇山望大洋,波濤萬頃見龜山。以前由坪林走到外澳,或從北宜公路圓通寺下跑馬古道,都有這種興奮的經驗,但這次越嶺後看不到太平洋,公路進入宜蘭縣的大溪川流域,這條河大致東西走向,其南側與頭城海岸仍隔著一條東西向的小山脈,公路沿北側山腰開,看不到海,只看到北邊之溪谷與對岸之三方向山與睏牛山,要看海中之龜山島,最方便的就是上鷹石尖山,所以登這座山就在預定計劃中。
以前坐宜蘭線火車經過大溪站時,從車窗仰望可見到這座高不可攀的險崖山峰,當時不知山名,也懷疑這巨岩似的山頭是否有名稱。近來查閱北勢溪源的地圖,才發現這條由窖寮山向東伸的稜線上有好幾座有名稱的山峰,除窖寮山以外,向東有七座小山頭合稱七兄弟山,最東邊另有一座山,就是鷹石尖山(海拔411公尺),整條山脈北邊有宜1線公路經過,距離山頂很近,如由公路登頂應該不必花多少時間,因此列入計劃行程。
宜1線道路寬平,品質不錯,走到5K處經過窖寮山的登山口,不久又看到路右側有鷹石尖山的指標,下方路的轉彎處有一座明山寺,我們把車停在寺前,在涼亭中休息並討論登山行程,因不知路況是否安全,所以吃過午餐後,母親們陪著孩子們在寺院遊戲,我們則輕裝去爬鷹石尖。
登山步道相當寬大,好像是小型產業道路,有林蔭蔽天的綠色隧道,也有碧草如茵的陽光路面,步道坡度平緩,一點也不像爬尖山的樣子,雖然如此,夏天午後走這段路仍是汗流浹背。後來經過一段長約一百公尺,寬僅半公尺的小徑,東邊的樹叢間已可看到海,海風帶來陣陣涼意,應該快看到龜山島了。這時越嶺下宜蘭的預期興奮情緒,又再度湧上我心頭,腳步不覺加快,眼看四周仍是稠密的矮林,密林中還有一條通往七兄弟山的岔路,就在小徑轉彎處,左側視線突然一亮,地面向外延伸成一岩石平台,台上除幾叢小草與灌木外,空無一物,而在石台之上,龜山島赫然飄浮在藍天中,這就是鷹石尖的山頂。
經過山腳海邊所見到的尖削山容,在山頂完全感覺不出來,看附近地形,鷹石尖只是一塊突出山崖的巨岩,面海的一側為陡坡險崖,背面則為緩斜面,山頭突出如鷹喙,兩側延伸的岩石則如巨鷹展翅,得名可謂其來有自。站在山頂向海展望,視野極佳,左側東面可見大溪漁港與周圍社區,漁船進出清晰可見,南面的海岸有幾道白浪擁著蜜月灣,沿著海岸則有台2線公路畫著圓滑的弧線。今天雖有陽光,但爬上山頂時雲霧彌漫,海上一片藍煙,龜山島只呈現山頭的輪廓,海岸基座似隱入煙波,整個島嶼像飄渺的幻影,浮現在海天一色的藍幕中。如果在晴朗的清晨,開車來登此山,想必可以一賭蘭陽八景的「龜山朝日」奇景。
從明山寺來回鷹石尖,我們步程只花半小時,回到停車場時,孩子們還在興高采列地玩著,因為下午在北關生態農場還有節目在等著我們,所以不再久留,乃驅車經過明山寺牌樓下山,約五六分鐘就接到台2線公路,路口有明山寺的山門,由此南下可到頭城和宜蘭。我們一行在北關農場渡過一天的生態參觀與農事DIY課程,第二天下午花了兩小時由台2線濱海公路開回台北。仔細回味,這趟旅程繞過東北角的海線公路,也橫斷了東北角的山線公路,山色海景各有千秋,一來一往,兩全其美。(寫於2005/3月)

鷹石尖望大溪漁港

鷹石尖山頂看龜山島

鷹石尖山腳下的濱海公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