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攀魚路古道.越石梯頂山 (作者 - 林迷)

      (大屯山脈南北縱貫之二)
【魚路古道貫南北】
自從走過大屯溪古道,貫穿陽明山國家公園南北邊界的第一次健行以後,覺得如此翻山越嶺,非常過隱。接下來便想規劃幾條步道,再度享受這種南北縱走的飛越山林樂趣。首先想到的就是近來聲名大噪的魚路古道,這條古道從北海岸的金山(金包里)起步,攀越擎天崗,穿過大嶺卡的牧場草原,經絹絲瀑布、山豬湖、山仔后,再下到士林。最近整建的古道北起陽金公路的八煙,南到山仔后的菁山小鎮,一般以擎天崗的城門為中點,將魚路分為南北兩段,因公車可到擎天崗,由城門下去走北段到八煙的遊客最多,而南段經過的溫泉和聚落較多,可搭配公園內其他行程與活動進行。不久前我曾由萬里鄉的溪底分校走富士古道,到達擎天崗後,便是走魚路南段到菁山的櫻花旅社去泡溫泉,這次魚路之旅準備走北段,且反方向由頂八煙向上爬,到擎天崗後,採取石梯嶺到頂山的路線,一路走到風櫃嘴,然後直降內雙溪,如此把兩趟健行在一天內走完,但要選擇晴天才能飽覽勝景。計劃擬定後,便翹首望天,等待放晴擇日上山。

      魚路古道的南段通過擎天崗的遊覽路線

      魚路古道的南段經過森林與草原

      古道南段途中的絹絲瀑布


冬日裡,要等待陽明山的晴天實在非常困難,尤其是七星山以北的魚路古道。記得三十幾年前有一次與小陳開車到馬槽附近作生態調查,過竹子湖還有陽光,到七星山鞍部的小觀音站,甚至隱約看到南方天邊的雪山山頂積雪,可見天氣之晴朗。但一過鞍部,就陷入東北季風的迷霧與淒風慘雨之中,連開車都寸步難行。那一次我們停車在馬槽,溯馬槽溪而上,闖上擎天崗,再向東北方下山,當時魚路古道還默默無聞,我們通過大油坑以及無數不知名的小徑,調查森林中的幾個樣區,最後沿上磺溪下行,到達陽金公路的上磺溪橋。現在回想起來,我們走的便是部分的魚路古道,但因濃霧不辨方向與地形,所以沒有留下詳細紀錄,後來雖然在好天氣時又去過兩三次,但因小徑與步道太多,理不出頭緒,我們當時志在森林調查與登山探路,對對古道與史蹟的興趣不高,就此停止這條路線的探勘,轉而嘗試去溯登上磺溪,最後成功溯完上磺溪,到達大尖後山東惻溪源的一片大草原,就是今日人稱「翠翠谷」的地方。
寒假中苦苦等待東北季風的間歇空檔,有一次在台北看到七星山完全無雲,滿懷希望搭車上山,但過竹子湖便進入雲霧之中,到七星山站開始飄雨,眼看成不了事,只得下車,改搭遊園公車回陽明山。回到台北又見陽光普照,於是改走更寮古道去爬土庫岳了。
二月中旬,終於等到一個東北季風尾聲的氣象預報,第二天一早便由台北向北眺望,七星山到小觀音山一帶都很清晰,於是準備上山去作魚路與頂山的南北縱貫之行。這一天老婆剛好與朋友有約,要參觀陽明山的花園,不便與我同行,非例假日我也不想臨時找伴,便決定單獨上路,備好行囊趕到皇家客運車站,搭上車往金山的班車已是十點鐘了。我預計由頂八煙的登山口開始走,由於很久沒坐這一線巴士,過了馬槽便一直注意車站,唯恐錯過站牌,不料還是過了頂八煙才查覺坐過了站,請求司機讓我中途下車,司機先生看我一身登山裝束,笑著說沒關係,下一站才是正式的登山口,不信你下車就會看到真正的「金包里大路」石碑,不久到站停車,果然看到登山口的碑記與與工整的古道石階,看樣子整建過的古道的確面目一新,與從前的荒草野徑完全兩樣。

【小橋流水過綠林】
在登山口的涼亭略作整裝,取出登山杖,十一點半出發,解說牌註明此地距離擎天崗5公里,由於是上坡路,我估計要花2-3鐘頭才能上去。一路向上踏著石階前進,走在豔陽灑落的綠林裡,幾天以來連綿陰雨的鬱悶一掃而光。不久右邊有泥土小徑岔路,試著轉進去看,走出森林來到一空曠山坡,看到東方的竹子山脈如一道高嶺橫跨天邊,在晴空下似乎閃著綠光,這樣的好天氣真是難得,我拍了不少竹子山的林相特寫。

      魚路古道北段中途的石板橋

      由魚路古道眺望竹子山


走回石階古道,繼續往上爬,不久發現地面石階上寫著:登冷水山50分,頂中股山30分,左側有一不太明顯的小徑,但沒有石階。今天主要目標在縱貫南北古道,因此不想多探旁支小山,查閱了帶在身邊的資料與地圖,得知古道上岔路不少,但主要是河南勇路與日人路兩條步道的多次交叉,鋪上石階的這條是河南勇路,採直直向上爬坡,日人路又叫砲管路,由於以前日本人要運武器,所以闢建較平緩的之字形山徑,在河南勇路的左右側迴繞,也有許多叉路口,目前日人路沒有鋪石板,有些登山者比較喜歡走這種土路,我想下次再來,今天先走石階,把國家公園所修的古道看一次。
古道在陽金公路的上方繞山腰盤旋,走過下坡路,經過一段芒草區,又進入森林中,向山坳切入,通過兩條小溪溝,第二條溪上有一座石板搭建的便橋,雖是新建,倒也顯得古樸巧緻。十二點左右經過一條圳溝,過溝後不久又遇一座古橋,右側有一小徑往山下走,但沒有指示牌,或許是由頂八煙上來的路,今天既決定走標準版的石階路,就不去探路了。隨著石板路左轉,眼前一亮,經過一段陽光亮麗的芒草區,看到對面大油坑的磺嘴口正在冒著白煙,根據資料,大油坑也有一條路可通到魚路古道。

      古道中途眺望大油坑


重回森林後就遇到一條白浪滔滔的小溪,以傾斜的角度與古道交叉,在古道上方形成頗具規模的小瀑布,新建的木板橋橫跨瀑布溪上,寬約一公尺,兩相搭配,倒也相當可觀,此處大概就是人稱番坑瀑布的木橋,於是駐足拍照,以便驗證。接下來的石板路下降到一處古蹟,有弧形的觀景台矮牆與兩根石柱,並有古老爐灶的遺跡,指示牌註明此處距八煙登山口2公里,並有一條小徑通到上磺溪橋停車場,相距1.3公里,這裡是遊客經常停腳的休息地點,下方的溪流應該就是上磺溪了。

      番坑瀑布下的木橋

      弧形景觀台與爐灶遺跡


沿著上磺溪東側的古道走,不久來到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那就是跨越上磺溪的許顏橋,這座改建的石橋採拱形,橋下僅一半圓形涵洞,橋上兩邊有矮牆護欄,橋頭的欄柱上刻有字,一邊是「許顏橋」,另一邊是「金包里大路」,整個橋的造型古色古香,是綠林小溪間令人驚嘆之作,我來回徘徊,並細看旁邊石碑記述建橋者「許清顏」之文字。離去前,我站在橋上向下游眺望,上磺溪的滾滾流水刷岸而去,兩岸密林夾著不少筆筒樹覆蓋溪床,望著溪水漱石的躍動畫面,矇矓之中腦海裡映出踏著溪石溯登上磺溪的景象,那是三十幾年前的往事了。
當時由上磺溪橋起步,進行溯登上磺溪的探查,開始時由於溪水太大,好幾次上岸迴避深潭,不料發現左岸有明顯小徑,為節省時間乃沿路上行,通過一些小支流的交叉口,後來小徑又導入上磺溪,我們就開始涉水而上,花了四個小時的溯溪行程才到達翠翠谷。現在重回故地,仔細研判地圖,原來我們初走的小徑就是魚路古道,而涉水的起點就在我所站立的許顏橋下。今天望著上游的溪谷,看起來水不大,似乎不必涉水就可踏石而上,不過記得以前走起來相當吃力,途中還遇到一面峭壁與瀑布,採用迂迴路徑才順利通過。事過境遷,不知上游到翠翠谷的路況如何,而回憶當年同行的伙伴,也早已各奔前程,如今分散在天涯海角。獨自倚柱沉思時,一對下山的遊客驚醒了我,他們是坐車到擎天崗走下來的,我猛然想起此處只是到擎天崗的一半路,乃背起行囊上路。

      上磺溪上的許顏橋


【芳草豔陽登擎天】
十二點四十分離開許顏橋,隨著步道轉入一條上磺溪的支流,隨即遇到岔路(日人路),標牌分別寫著距擎天崗2.2與2.3公里,我採取右邊的石階走標準版路線,看到一間茅草屋頂的休息亭,另有採石場古蹟的解說亭,正在閱讀解說文時,又聽到石階上有人下來,這是今天遇到的第二批,看樣子擎天崗還有很多人正往下走,這位獨行俠是頭戴膠盔,穿有護膝與緊身裝的騎士,肩上扛著腳踏車,他說大家都由上往下走,你老兄不簡單倒著往上爬,我說你老兄背單車爬山更不尋常,他笑著說:撐到公路上就可以輕騎如飛直奔金山去吃鴨肉了。
由採石場往上再走,路右有小溪流過,不久森林逐漸減少,左邊出現幾處平坦的低草原,解說牌寫著「大路邊田」,乃是以前梯田的遺跡,此處距擎天崗只剩1公里,路右側小溪悠悠流著,有一間土地公小廟在路旁。下午一點鐘,步道跨過小溪,水聲漸漸遠去,終於走出森林,進入芒草原。

      大路邊田的梯田遺跡

      走出森林進入古道的草原地段


走在開闊的草原十分鐘後,石階路旁出現一塊巨石,下方有「大石公」的解說牌,據說這顆石頭是修路的責任區分段點。再往上爬,出現陡坡,有「百二崁」解說牌,此處可能是全程坡度最大的一段,在晴空豔陽下爬坡不覺汗如雨下。經過大石公以後,路旁出現大面積的栗蕨草原,由百二崁回頭北望,大尖後山橫亙天邊,天氣仍極晴朗,山上墨綠的樹冠歷歷可數,山下遠近的芒草堆因天寒地凍呈枯黃景色,兩者深淺綠色調形成強列對比,而此時栗蕨翠綠的中間色調最為醒目,在寒冬的蕭條大地中閃爍著鮮明的色彩,栗蕨草原不僅布滿古道兩側,也蔓延到大油坑,以及七股山的東北稜線,在低窪處的栗蕨與森林樹叢呈鑲嵌分布,今天晴空下的主色調便是蔚藍的竹子山,以及遠近綠色調的奇妙組合,我拍了不少照片,停留良久,直到大批的遊客從擎天崗走下來。
再往上爬,又接到日人路的交叉口,取直行石板路上擎天崗,經水源地,眼看上方草原將盡,遊客的嘻笑聲隱約可聞,魚路快走完了,慶幸今天的好天氣,讓我得以償宿願,我不覺放慢腳步,在豔陽下徘徊獵景。又經過一十字交叉路,離擎天崗只有0.9公里,繞過一段之字形步道以後,在一點四十分途經往石梯嶺的岔路,為完成魚路北段的全程,我採右邊的步道上行,直奔古道的城門,見到大批擎天崗的遊客,當時已是午後一點四十分。

      百二崁古道附近的芒草與栗蕨草原

      古道上的河南勇路與日人路交叉路口


在擎天崗的山崖邊建了一座古道城門,兩支石柱書寫著「金包里大路」,到此一遊的人即使不走下古道,也會在城門前留影。我坐在城門邊吃午餐,一邊打手機聯絡老婆,她們正要到菁山小鎮附近去吃下午茶,問我要不要趕去會合,我看天氣這麼好,時機可貴,而且由此走魚路南段去找她們,恐怕也要一個鐘頭以上,便決定照計劃跑頂山,完成南北縱走,繼續捕捉冬日的陽光美景。

      擎天崗的古道城門


【輕騎飛越石梯嶺】
由擎天崗到內雙溪,其實有不少古道,如越竹篙山南下平等里的路線、內寮古道、瑪礁古道等。今天由魚路北段出發較晚,目前已過午後,所剩時間不多,我選擇走石梯嶺及頂山到內雙溪,是考慮晴天可看到北海岸的山海勝景,同時這一路線是國家公園舉辦東西大縱走活動的東段路線,路標明顯而不必找路,我也想看看沿途的整建與解說工程。
掩不住內心的興奮,我匆匆吃完飯團,一點五十分便離開城門,向東沿擎天崗的崖邊小徑前進,這路線也是登磺嘴山的步道,去年走富士古道曾路過。離開擎天崗,遊客漸漸減少,眼前只見三四個人走在擎天崗東峰(791m)的山頭邊,我快步趕上,站在這山頂已可見到東北方的大尖後山與磺嘴山,即將進入石梯嶺的山稜。我不禁回頭遙望來路,七星山與七股山遠立西方天邊,藍中帶綠,廣大的太陽谷碧草如茵,短草鋪地之間夾著一叢叢高芒草束,遊客三五成群散落其間,這種草原景觀在台灣山區的確不多見,難怪成為台北的熱門郊遊景點。

      走過擎天崗東峰邁向石梯嶺


匆匆走下山頭,不久就到磺嘴山與石梯嶺的岔路口,路上只剩我一人,目前往磺嘴山(生態保護區)的路口已被鐵絲圍籬封鎖,並立牌警告遊客不准由此路線登山。我站在圍籬前作記錄,這時是兩點十分,我發現在十公尺外有一個人走過,朝我這邊打量,細看是一位身穿國家公園制服的女士,可能是員工出來巡邏吧,我慢慢記錄時間與周圍景物,原以為她會很快走過,不料她卻在路邊停止不動,好像在監看我是否要闖關登磺嘴山。我是很想再重回磺嘴山看看,但不是在今天,於是打個招呼後便往右轉入石梯嶺山道,在矮林中緩緩上坡,回頭再望,她已消失於山道,不久我就經過4.6K的里程碑。
路過一個展望極佳的草原山頭,西北邊可見遠方的竹子山,東北方則出現兩座龐大的山,大尖後山(885m)屏疊在前,磺嘴山(911m)被擋在不遠的後方,此二山皆有壯闊的山體,山頂寬平微凹,由此所見為東北風的背風面,故森林覆蓋密茂,僅在頂部及東北角有些衝風的草原或矮竹。這些山都曾爬過,但進入山頭就不辨山容,唯有此處可見其橫屏天際,雄偉山影令人動容。我的視線漸漸轉到兩山之間的鞍部下方,那裡有一片青翠的矮草原,衡量地圖位置,應該就是上磺溪源頭的翠翠谷,由於大尖後山的尾稜擋住視線,這裡只看到草原的上半部,一想到從前溯溪到翠翠谷的歷程,腦海裡又湧現回憶之潮。

      石梯嶺看大尖後山(左)與磺嘴山翠翠谷

      豔陽下的石梯嶺步道


繼續沿步道跑過草原,看見路邊豎立著一根粗大的方形木樁,為國家公園所設置,側面寫著「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活動拓碑」,木樁之頂刻著一個「明」字,據說同樣的木樁共有十根,分別刻有由「陽」到「動」的十個字之一字,立在大縱走沿途的十個山峰上,讓登臨者拓印頂上的字,以便收集領獎。縱走活動造成風潮,使這條路線廣為人知,成為熱門山徑。由這山頂木樁的「明」字判斷,應該是第二根,就在石梯嶺附近,第一根是頂山的「陽」字。
由這山頭向東展望,視線遠達基隆外海,偏東的方向是圓混的大尖山(893m),山上的森林與草原境界分明,其後方的迷濛海面之前尚有一藍煙似的山影,核對地圖,由山腰的高壓電塔判斷,似乎是萬里海邊的丁火朽山,由這一前一後的兩山之間望去,浩瀚的北海已被一層平流霧所覆蓋,基隆嶼就像浮出雲端的小山頭,虛無飄渺得引人遐思。我在此獵景良久,才轉向東南方觀看,八堵市區隱沒在一片塵煙之中,其右邊有一列廣平的橫嶺,頂上一柱白色巨塔,料想是五指山的國軍公墓紀念碑。

      由大尖山與丁火朽山之間看基隆嶼

      石梯嶺南側下方的大草原與柳杉林


又跑了數十步,兩點四十分來到另一個山頭制高點,發現石梯嶺的基石與解說牌,此地標高864m。向南邊眺望前程,見到前面坡下有一片遼闊的低矮草原,石板步道就通過草原左側,路邊並有水池,草原上隱約可見有一人趴在地上,以三腳架上的相機在拍攝某種細微的景物,自經過磺嘴山的登山口以來,就沒有再碰到登山客,我乃快馬加鞭,跑過一段下坡石階,終於進入剛才所見的草原,只見一片空蕩,渺無人煙,這附近可能有很多岔路,那人大概已離開主線,原本想拍攝旅人草原獨行的構圖已經不可行,只好擺出三角架設定自拍,再往前獨行,親身入鏡,拍一張意猶未足,回眸一愣,再拍一張。

      走過石梯嶺下方的大草原


【斜陽薄霧下頂山】
在石梯嶺看基隆嶼海面已是滿天雲霧,山海不分,好像鋒面已近。剛剛在斜陽下拍照,見身影拉長,日已西斜,天氣似乎將變,於是加緊腳步,奔過草原進入柳杉林,在三點鐘通過林中石板路旁3.1K的里程碑,然後又看到一T形指標,一邊指向擎天崗3.1K,另一邊指向風櫃嘴3.0K,可見這裡是頂山步道的中途點,預計還要一個多鐘頭才能趕到風櫃嘴的公路,由於沒有交通工具,必須走小徑下山,到聖人瀑布搭公車,因此路上不能耽擱,乃決定不再用三腳架拍照。
這條路線有牛群在附近活動,所以一路上走過來,兩旁的植群大多是類地毯草的低草原,或是夾雜在草原間的假柃木灌叢與矮林,唯獨在這中途點附近是一片高大的柳杉林,判斷造林齡已有三四十年,林中清幽陰涼,枯枝落葉遍布步道石板,石上也是苔痕累累,與林子外的亮麗陽光與與平整草原恰成鮮明對比。

      頂山步道旁的假柃木灌木從與類地毯草原


通過2.6K的里程碑後,又進入貼地的低草原,三點二十分左右經過金毛杜鵑的解說牌,石板路兩旁的小土堆上有幾株杜鵑的灌木,較遠處也有杜鵑的群團,可惜花期未到,無法欣賞花海勝景。在2.1K碑處,又看到假柃木的植物解說牌,然後便到達頂山(768m)的三角點,也找到東西大縱走的木樁,果然頂上刻著「陽」字,這裡便是縱走所經過的第一座山峰。

      頂山附近的金毛杜鵑解說牌

      頂山南側的步道通到風櫃嘴


離開頂山後一路下山,通過矮林或草原,三點半遇見路右側有一岔路,有小標牌寫著往頂山南峰,查看地圖好像不對,或許是瑪番山才對,無心細究而直走石板路下山,經過1.6K里程碑,此時草原上隔著薄霧,可看到對面五指山上的電台天線及公墓巨碑,左側山坡則是瑪鋉溪的河谷,已隱入頂山稜脊之陰影中,但接近風櫃嘴鞍部的上坡處,萬溪產業道路的九彎十八拐則清晰可見,朝著風櫃嘴飛奔,連續通過1.1K及0.6K的里程碑,看到公路越來越近,終於通過一道擋牛的柵欄,到達風櫃嘴公路邊的休息亭,當時是四點五分,由磺嘴山岔路口至此大約花了兩個鐘頭。
這裡雖有汐止市的免費公車站,但非假日,又這麼晚了,不知是否還有班車開到此處,離天黑還有一個多鐘頭,我決定下內雙溪坐台北市的小型公車,於是馬不停蹄就由涼亭西邊溜下公路,看到有下山的路就走,循小徑陡降,不久接到繞了大彎而來的公路,沿路走了一段,看到右邊又有小徑,直走下去經過鎮北宮,順公路彎道下山,繞了幾轉,看到民家門牌,已來到至善路三段336巷,查看地圖是內雙溪的溪邊產業道路,不久道路跨橋過溪,轉到溪左側,路邊有一座至福宮小廟,見地圖知道歸程已近,起腳快奔下山,右側溪邊出現聽雨軒茶坊的房舍,然後便經過聖人橋,過溪接到至善路三段的大馬路,四點四十五分到達小18公車的站牌。
頂山行程的路上沒有遇到任何迎面或同方向的登山客,現在回到內雙溪的公路已近黃昏,也沒看到行人或路過車輛。我在路旁換下汗濕的內衣,耐心等車,過了一陣子,有一中年登山客由公路上方下來,打過招呼,知道他走坪頂圳路古道,由田尾仔橋下來,在上一站等不到公車才走下山,他問我從那裡來,金山鄉的八煙?他滿臉疑惑,問說那麼遠要走幾天,我一聽便知他是初入山門,還不太有概念,就向他介紹魚路與頂山,更把今天所用的一份兩萬五影印地圖送給他,坐上公車他還不斷問沿途的路況,過了故宮站,有大批乘客上車,車內喧嚷無法再談,下車前我又給他綠林遊梭網的網址,請他上網細看這趟旅程的遊記。
因諸事纏身,寫成這篇記錄時,已過了一年,這位山友或許不會看到了。

      夕陽下的風櫃嘴與萬溪產業道路


沒有留言: